羅聞全、雷彬(D.V.Repin)和史汀巴格(Brett Steenbarger)的研究指出,並沒有所謂「最好」的交易員人格類型。成功投資人通常被形容為性急、粗魯、外向、愛冒險;他們會在金融市場獲得成功,更多是在於掌握行為風險的四個方面。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吉卜林的《原來如此故事集》,這些故事原本是他對女兒說的床邊故事,她想知道很多事物為何「原來如此」(這是她常常掛在嘴上的話)。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對生物演化奇思幻想一番,描述各種動物最特別的特徵是怎麼來的。
在〈鯨魚的喉嚨怎麼來的〉那一篇,我們看到鯨魚因為吞掉一名水手,他為了防止別人跟他一樣再遭遇不幸,所以在鯨魚的喉嚨綁了一排木筏,結果鯨魚現在只能吃浮游生物。從〈駱駝的駝峰怎麼來的〉裡頭,我們才曉得駱駝的駝峰是因為牠偷懶,才被一個駝背精靈下詛咒,要做更多苦工才能休息。每個故事裡頭的動物都會碰上一些艱難狀況,但最後卻獲得一種演化適應上的獨特特徵。跟這些故事一樣,這些「原來如此」的動物都非常獨特。
認為自然世界是在幫助我們,當然是比較舒心,但遺憾的是,在財務決策方面並非如此。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雖然能以超高效率完成許多事情,但投資剛好不是其中之一。事實上要是有什麼半人半神、邪惡精靈或者意圖報復的水手想要設計出最爛、最糟糕的投資人,就是設計成現在這樣。要是說到投資,我們可是並非天生如此!
我們設計上的天生缺陷,自然導致某些行為上的怪癖,而我們創造出來的任何穩健的投資理念,基本要素裡頭也都包含那些怪癖。雖然優秀的後衛可以贏得冠軍,但四分衛才能獲得女孩的芳心;就像是風險管理可以帶動績效,但是高額報酬才能引起注意。所以,在我們討論如何成為投資高手之前,其實是要先回答這個不太性感、但非常重要的問題:要怎樣才不會成為投資低手?說得含蓄一點,就是要先學會管理風險。
各位如果接受這個事實,然後翻開風險管理的教科書,大概會讀到說投資風險主要分成兩種:系統性和非系統性。
系統性風險也稱為「市場風險」,這純粹是來自大盤的波動,並不是什麼特定產業因素造成投資人虧損。非系統性風險也稱為「業務風險」,這是指個別證券因為產業因素而下跌的可能。但各位的教科書大概會完全忽略第三種風險:行為風險。其實這個才是最重要的風險。
要先把行為風險全部找出來,才談得上成功管理這些風險。不然,一個看不見的怪物,我們怎麼可能打敗它呢?我們找到的行為風險,大都來自投資人不當行為的研究。丹尼爾.康納曼在《橡皮擦計畫》(The Undoing Project)裡頭說道:「我們要怎麼理解記憶呢?不是去研究記憶,而是要研究遺忘。」理查.塞勒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原創神作《不當行為》中談到,當時認為設定紀律應該是既簡單又有效。但他對有效市場的種種假設非常懷疑,所以召集研究團隊一起動腦,找出現實生活中跟理論上的「經濟人」(Econs;永遠追求效用最佳化、理性做出財務決策的虛構人物)各種不同之處。塞勒只是利用一個簡單的思考實驗,就找出許多異常行為,而且從此衍生出許多研究計畫,擴大探索、深入理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如何進行財務決策。
雖然發現和記錄這些異常行為是重要的第一步,但接下來缺乏更具組織的研究和觀點,對投資人也很欠缺實用性。現在儘管已經找到許多我們不完美的例證,可惜實務上後續的處理卻很少。正如研究所指出,沒有具體解決辦法的壞消息,事實上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
受到簡單又精確的塞勒研究所啟發,我也開始動腦找尋各種可能妨礙財務決策的異常行為,總共找到超過一百一十七種偏誤和認知錯誤,這些都是認真的投資人做出最佳決策的阻礙!為了讓這份清單對投資人更有用,我在各種錯誤模式中找到一些共同的心理基礎,據此進行分類。我一開始並沒想過這會顯示什麼訊息,但最後出現了以下四種表現一致的行為風險:
一、自我意識
二、保守傾向
三、關注方向
四、情感傾向
各種行為風險的核心,都帶有以上四個風險因素中的一個或多個。
看更多《非理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