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營收已公告,即將公布季報,該如何把握季報行情、汰弱留強呢?
投資高手蔡鎮村,善用大數據與事件分析法,搭配基本面,精準掌握標的與出手時機。
曾任多家期貨公司高階主管的蔡鎮村,是一位資深專業經理人,看遍台灣證券、期貨市場數十年來的變化,也看過千奇百怪的投資方法,他的心得是每種投資方法各有優缺點,單用某一種很容易以偏概全,必須互補才能發揮最佳效益。
蔡鎮村認為,現階段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都已行之有年,「你會我會大家會,」但他發現,國外很早就有「事件分析法」,搭配基本面或技術面,效果很好,是國外法人善用的投資方式,「但國內似乎沒什麼人在用。」
所謂「事件分析法」,就是研究股市中某些例行特定事件發生前後,指數或相關個股漲跌變化。隨著科技進步,運用大數據計算這些事件造成的影響,比以前更方便且有用。
年度特定事件 藏獲利機會
蔡鎮村從退休前,就開始從股市行事曆中,找出每年會固定發生的特定事件,蒐集指數或相關個股在這些特定事件下的漲跌情況,並擬定交易策略。例如除權息、公司實施庫藏股、年底作帳、美國聯準會利率會議、國內重大選舉、摩根士丹利(MSCI)成分股調整等,他認為都是潛藏獲利機會的特定事件。
蔡鎮村表示,其中,「營收+法說會+季報」可說是很有趣的事件。多數投資人都要等到公司公布的財報優於預期或不如預期,才會作多或作空,「但其實從公布財報前的營收數字,就可以看出端倪。」
那是不是看到營收公布就出手呢?「也不是,」他擬定的步驟是:
步驟一、建立投資股票池:上市櫃公司共有一千多家,其中台灣五十、中型一百、富櫃五十的成分股,由於市值大、流通性佳,加上「這些股票大多有個股期貨,可有效節省交易成本,還可多空雙向、沒有強制回補的限制。」是蔡鎮村列為股票池的主要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