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權證是依附在某個標的物,標的物的漲跌決定權證的漲跌,因此標的物才是本尊,權證是分身;在挑選權證前,選對標的物、掌握標的物的後市,才是買賣權證是否獲利的關鍵,這也是大多數權證投資新手最容易忽略的。
台灣股市從1997年開放權證商品交易,至今超過20個年頭,初期投資人對陌生商品的接受度不高,但多年來在政府及發行券商的宣導下,權證的成交金額穩定成長,2018年更一舉突破7,000億元,整體成交量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可見權證已經逐漸受到投資人認同並積極參與。
權證顧名思義,就是投資人可在期初以付權利金的方式,享有「在未來某一特定期間內」,以約定價格(履約價),向發行人購買(或售出)該證券的權利。
權證的分類
◆ 依標的物區分
指數型:以指數(例如:加權指數)為主要標的。
ETF型:以指數股票型基金(例如:台灣50)為主要標的。
個股型:以單一個股為主要標的。
◆ 依行使權利方式區分
美式權證:在到期日之前(含到期日當天)的任一個交易日,只要進入價內,投資人皆可向發行商要求履約。
歐式權證:僅有在到期日當天,若有履約價值,投資人方能向發行商申請執行履約。
◆ 依履約價格的設定區分
重設型:為避免投資人在權證剛發行時就遭遇標的股價大幅變動,因而導致權證處於深度價外而無履約價值的風險,重設型認購權證會在發行時訂定履約價重新調整的機制。
非重設型:權證的履約價格固定,不會因為股價變動而進行重新設定。
◆ 依有無設定停損機制區分
有主動設定停損機制:牛熊證
無主動設定停損機制:一般權證
投資人若看好某檔個股,可以買進該檔個股的「牛證」,若看空則可買進「熊證」。牛熊證設有到期日及限制價格,在到期日之前,若標的證券收盤價觸及限制價,牛熊證將提早到期並終止買賣,並以終止買賣次一營業日標的證券的算術平均價結算損益。
牛熊證屬於價內權證,期初發行時已含內含價值,牛熊證與標的證券價格變動比率趨近於1,比較能緊貼標的證券的走勢。
運用3優勢擬定操作策略
對於股市新手來說,通常初期可投資的資金並不是很大,以台積電4月19日收盤價264.5元為例,買一張現股必須付出26萬4,500元,融資也必須要自備4成資金(上櫃須自備5成),約10萬6,000元,通常不是一般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可以負擔的,更遑論一張現股動輒要400∼500萬的股王大立光。但透過權證,小資族也可以運用小額1,000∼2,000元等,參與台積電與大立光這些高價股的行情。這也是權證優點之一── 進場門檻低。
此外,依交易所規定,台股單日的漲跌幅是10%,但目前市場發行的權證,一般來說有3∼15倍左右的槓桿,當看對方向的時候,可以創造比個股更佳的投資報酬率。以力旺(3529)為例,4月19日現股上漲6.07%,成交量最大的認購權證則是上漲19.63%。這也是權證的第二個優點── 高槓桿。
其三,股市當然不會只漲不跌,所以除了認購權證(做多)之外,在行情拉回修正的期間,也可適時透過認售權證(做空)來達到避險的效果,而一般以信用交易戶融券賣出時,每年會遇到兩次融券強制回補(股東會前/除權息前),但買認售權證可在最後交易日前的任一時點賣出,不受融券強制回補的限制。
本文摘自今周特刊《聰明買權證 漲跌都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