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負債有利於刺激消費,但如果一個國家人民的負債都以房貸為主,
房市一有風吹草動,連鎖反應難以估計,甚至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
筆者講了近二十年的中國消費升級故事,去年卻加入了消費降級的分析員合唱中,汽車、家電、手機等許多消費領域,近來都出現了增長放緩甚至萎縮的局面,一些人將矛頭指向居民債務負擔的增加,尤其是房貸負擔。
中國居民的債務負擔重嗎?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字,中國居民的槓桿比率為五一.三%,在世界四十三個主要經濟體中名列第二十五,從最簡單的國際比較來看,此數據中規中矩,不算太高。但同一組數字顯示,二○○八年金融危機至今,中國居民的槓桿比率從十七.九%上升到五一.三%,增幅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毫無爭議地高居世界第一。
金融危機後,中國的地方融資平台負債比率曾經飆升,一五年後地方平台的負債水平得到控制,接力攀升的是居民負債水平。這要歸功於當年的「轉槓桿」策略,經年不散的房地產市場熱,將居民的現金資產轉化為房屋資產,同時房貸、車貸乃至小額貸款,拉動整個居民部門的槓桿比率。
中國的居民負債率不是絕對水平過高,而是槓桿加得過猛。以房貸為主的居民貸款,在相當一段時間並沒有對消費構成負面衝擊,反而刺激消費需求,成為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支柱。
然而,當房價放緩,成交低迷時,財富效應開始顯現。當就業前景不樂觀,漲工資不再是必然時,收入預期衝擊消費信心,消費降級於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不可否認,中國的消費需求比起世界其他國家仍高出一截,只是氣勢如虹的消費心態出現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