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鑽得主「贏的祕密」
他們關心的 其實跟你不一樣
在投資操作上,你最看重什麼訊息?
是基本面分析、籌碼追蹤,還是技術指標的變化?
抱走金鑽獎的操盤高手,經過三年市場考驗,脫穎而出,
靠著操作邏輯與心法,不但繳出亮麗成績,更獲得評審肯定。
贏家能成功的祕密就在他們所做、所想的,跟市場不一樣。
四年多前,廖哲宏接下安聯台灣科技基金,初嘗背負著受益人的期待,為他們賺錢的滋味。
他,投信資歷不算深,操盤功力卻擊敗一票人,在過去五十個月裡,他繳出一二六%的基金績效,同期大盤只有十三%。去年已抱走金鑽獎科技類股基金獎的他,今年二度獲獎。這樣被外界看來有些「天才」味道的操盤手,放眼投信已是異數。
「硬要說哪裡不同,我想是遇到大跌時,都在冷靜的思考現在能買什麼股票。」過去三年,廖哲宏的績效發光,他歸因於「市場重挫時,仍持續在找機會。」以穩定的心情,理性面對市場,不慌不忙地尋找有把握的標的,挖掘個股價值,「我就是做自己。」
廖哲宏入行第一份工作,是外資券商研究員,沒有科技背景的他,從最基本的半導體知識學起。「券商那六年最大收穫,是對產業週期及基本面研究有很好的磨練,也為日後操作打下一定基礎。例如,預估的股票評價與市場是否有落差,如何掌握市場預期,及所謂合理的本益比。」
他的投資入門師父、現任野村證券研究部主管鄭明宗,將這些龐雜的分析研究方法,系統性地簡化歸納成三件事;即「把基本面看懂」、「把股價看對」及「不做跟別人一樣的事」(think differently);「Peter(廖哲宏英文名)不但將這三件事消化得很好,還進一步發揚光大,應用在上百家公司,真的很了不起。」鄭明宗說。
延伸閱讀: 怪老子亂市思變 改抱債券ETF穩穩賺
以扎實研究為依歸
「看懂基本面」與「看基本面」差很大
回憶入行以來,鄭明宗帶領的團隊研究方法,就是一項實驗,試圖證明基本面研究有其價值,且「能賺到超額報酬。」他說,「看懂基本面」與「看基本面」本質上是天與地的差別,我們希望透過比別人更深入的基本面研究與思考,來看懂基本面。也就是先要搞懂基本面的價值,才能進而看對股價。」
搞懂基本面的不二法門,在扎實的研究功夫。廖哲宏以近期市場熱門話題、無線耳機概念股為例,「去年第四季科技產業訂單下修,庫存調整,無線耳機廠股價崩跌,市場上人心惶惶。投資人因為擔心蘋果iPhone銷售表現,陸續出脫相關個股。但根據研究,iPhone占無線耳機廠獲利不到一成,比率有限,推測就算受到iPhone下修衝擊,實際影響也應比市場預期來得更低。」
另一方面,根據供應鏈調查結果,他發現無線耳機需求正快速崛起;「在市場擔憂iPhone需求疲弱、紛紛賣股之際,因為有深入的研究當靠山,才能趁著個股走低之際,建立大量部位。後來市場反映這個題材,股價也獲得認同,說明了只要把握基本面研究,就能大口吃肉。」而產業及個股研究功夫到位,則有助於「把股價看對」。
股價是市場發出的訊號,對於這種「直覺式」反映,必須要有更深層的思考,才能對股價方向做出合理判斷。鄭明宗解釋,股價組成面向,包括基本面、消息面及市場情緒面等因子,「我們會將這些因素逐一拆解出來,評估哪些是有把握賺到的錢,哪些則必須冒風險(risk-reward)。廖哲宏厲害之處,就是透過基本面分析,真的為投資人賺到超額利潤。在被動式投資蔚為風潮的趨勢下,他證明了深入的基本面研究,仍可持續地擊敗大盤。」
投資沒有絕對公式,沒有獲利保證。對廖哲宏來說,只有不斷精進釣魚方法,才能持續進步。為了把「股價看對」這件事操練到精熟,他大量閱讀史書,試著從時間的長河中、歷史的脈絡下,琢磨人心及人性;也仔細研究推敲,試圖找出市場本益比持續推升的關鍵。
深層思考市場訊號
穩健持股、要賺有把握的錢
「每天看盤最主要目的,不在找尋投資標的,而是為了釐清市場在想什麼、跟我做的基本面分析有無落差。」他拿起手機,指著一檔呈現大V形走勢的個股線圖說:「當市場恐慌時,投資人會不計代價地砍出股票,完全不符合經濟學法則,產品愈跌價、應該愈多人搶買的情況,一點也不適用在股市。」
以這檔呈現V形走勢的IC設計股為例,去年股價最高從九八八元,四個月內一路跌到三四五元,跌幅超過六成,市場恐慌情緒大暴走,但廖哲宏卻開始貪婪,一路建立持股部位。直到十月下旬,股價見底後反彈回升,至今漲幅已超過一倍,雖不是「買在最低、賣在最高」,但對基金績效來說,也吞下了一顆大補丸。
「理性面對價值與價格,將心中的價值認定,與市場給的價格差異進行比較,是過去長期下來的養成訓練。」他強調,股票重挫時,首先要釐清個股下跌原因,究竟是發生結構性變化,還是短期訂單不如預期,「若非發生長期結構性變化,而是短期訂單看不清楚,我就會趁別人出脫時,開始進場。」
最明顯的例子,是觸控螢幕廠TPK-KY宸鴻,因產業發生結構性變化,股價高點也一去不復返。另外像大立光,「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不是好標的,則要視情況而定。過去幾年,手機多鏡頭趨勢並未改變,而產業競爭力有無變化,則得靠深入且扎實的研究,才能有所本。」
再來,還要搞懂市場參與者在想些什麼。對廖哲宏來說,股價波動最關鍵因素在人。「人心像鐘擺,左右兩端是貪婪及恐懼,中間是理性,但大部分時間鐘擺都在兩端擺盪,很少時間會停留在中間。」要看對股價,就要了解股市溫度計,也就是將人心及人性,當作個股評價的一部分。
舉例來說,資本市場世代更迭,隨著參與者樣貌改變,也會影響個股評價。像歷經「網路泡沫」的老一輩基金經理人,可能在缺貨題材正夯時,也不會投資國巨;但新一代的操盤手,就相對沒有歷史包袱。
股價波動關鍵在人
人心與人性是評價的一部分
「對我來說,可能就是過與不及;只有回頭檢視事件,不斷自問是否被過去經驗綁架、市場評價何時發生變化,或現在的參與者會不會讓評價改變,對於合理本益比的掌握,才能更精準。未來,甚至還有機器人會加入股市,股價評價將會變得愈來愈有趣。」
另外,對於「人性的貪婪是沒有天花板」這件事,反映在追漲的過程中,也是廖哲宏的一大投資修煉。他舉例,一九九九年網路泡沫破滅前,很多科技公司漲到不可思議的價格,身為價值投資人,可能就追不下去。
關於人性貪婪的極限,他自認無法想像,因此反而能冷靜地看待操盤時的得與失。「我了解自己只能賺合理、有把握的錢,一旦股價超出我的理解範圍,失去評價的個股,就算因為超漲而錯過,也只能『Let it go』。但如果我的分析是對的,股價最後也會回到原點,這才是一個基金經理人該做的。」
廖哲宏的操盤哲學,以自我認定的股票價值為核心,一旦股價超出評價,他就不會勉強自己去做沒把握的事;「市場總是有漲有跌,最後才會知道誰能提供穩定報酬;只要堅持對的方向,就算績效排名落後,也不會感到困惑與恐懼。」他入行單純是為投資人賺錢的初衷,也成了茫茫投資道路上,最篤定且深刻的信念。
被動式管理首度納入金鑽獎評鑑
主動選股贏家禁得起多空考驗
第22屆傑出基金金鑽獎得獎名單揭曉,有別於過去僅針對主動式操作管理的基金進行評鑑,今年最大特色在反映市場趨勢,首度將指數型基金也納入評鑑範圍。相較主動式基金,以客觀績效及衡量單位風險作為給獎依據,被動式管理評鑑思惟相對複雜許多,對本屆評審委員來說,亦是一項創舉及挑戰。
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指出,市面上ETF產品差異極大,例如同樣追蹤中國指數,但因流動性不同,各指數表現不一,評鑑難度也大幅提高;「在進行多次縝密討論,評估各種面向後,決定將重心放在『市場接受度』,即從產品規模、成交量,追蹤誤差等因素作為評比考量。」對金鑽獎來說,也是重要突破。
至於在傳統共同基金方面,邱顯比表示,歷經2017、2018年市場多空洗禮、美中貿易戰攪局,仍有贏家連續抱走獎項,操盤實力受到肯定,「真的有點厲害。」這也代表獲得金鑽獎肯定的基金,經理人操作穩定性高,不會因為市場行情丕變,績效就翻盤。
台大財金系特聘教授李存修則指出,去年國內ETF成長大爆發,占整體投信管理規模達四分之一,面對市場樣貌改變,金鑽獎也必須同步做出回應。與主動式基金最大不同是,ETF本身就是大盤,不須以「打敗指數」為目標,要完全複製指數、甚至做到沒有追蹤誤差,才是最好的ETF。
相較傳統基金採取與國際接軌方式,評選三年期績效,ETF則因整體成立時間較短,以一年期評鑑為主。儘管指數化投資趨勢熱門,但這些接連抱走獎項的熟面孔,甚至站上國際舞台,與海外操盤手一較長短的獲獎基金經理人,背後下過的苦工及對研究的堅持,值得被市場看見。
(歐陽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