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匯價自從去年8月至今都維持著橫盤整理的格局,這五個多月來都在30.5到31.1區間震盪,中間雖然歷經了股市跌破萬點與外資轉向出走等利空,但卻還沒有明顯的新趨勢出現,究竟有什麼關鍵會決定台幣的下一步呢?
我先說結論,以過去的經驗判斷應該要等到春節後,做完紅包行情才會是表態時間點,而表態後就要看通膨是否回溫,以及最重要的長線利率變化來決定目前的緩貶趨勢會維持多久。
由於今年除夕落在2月4日,因此採購年貨以及相關支出大約都會落在1月,若是此時台幣失控重挫,無論是加油還是其他需要進口商品的消費支出都會因此增加,所以央行通常不會讓台幣表現太過弱勢,避免通膨壓力在民眾需要大幅支出時暴衝,所以才會預期在年前除非有股市加速重挫或是國際美元走強壓力,否則應該維持現在的盤整區間甚至在紅包行情的買盤下更強一點都有機會。
但在春節假期結束做完紅包行情後,局勢很可能就要回歸到基本面來主導,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在於,央行如何在顧及通膨壓力的情況下,運用貨幣政策幫助經濟成長,畢竟早在去年12月份的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參考資料當中,就已經提到全球景氣可能趨緩,美中貿易戰問題衝擊也相當巨大,因此才打開了台灣央行未來降息的可能性。
而搶在真的降息之前最重要的觀察指標就是通膨變化了,從圖一可以發現到三件事,第一是12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已經掉到負0.05%,是近一年多以來首度出現負值,表示通膨壓力並不高,央行也很可能是預見到這個狀況所以並未升息。
圖一 台灣CPI與核心CPI變化 時間 2015/1~2018/12 資料來源 主計總處
第二是在相對2017年底的通膨緩步拉升,2018自從9月的CPI年增率一度來到1.72%的高點後就持續下滑,其中又以食品與能源等價格下的速度較快,表示在油價重回多頭前都不容易讓短線通膨衝太高。
第三則是可以發現到CPI在2018上半年的時間都處在相對高檔,所以除非油價有快速上攻的變化,否則在高基期的影響下很難脫離低檔,很可能最多就是1月或2月受到春節高消費影響而忽然墊高了一個月的水準,但較難在2019上半年就有通膨升溫的壓力,所以給了央行降息的空間。
在這樣的環境下,除非近一個月內又有美中貿易戰提早結束之類的大利多出現,否則配合圖二來看可以預期的變化大概是春節前繼續在30.49~31.12之間震盪,若股市表現好的話就趨近30.49多一點,股市差就趨近31.1多一點,最好聯準會在1月30日的會議中又說不急著升息,等紅包行情炒完後轉弱,貶破31.1後再度發動貶勢。
圖二 美元兌台幣日線 時間 2018/7/1~2019/1/10 資料來源 精誠資訊
這樣的走勢順利的話可以撐到3月中左右,剛好等聯準會3月20日的會議結論,以及台灣央行理監事會議是否真的有降息聲浪,來決定第二季的趨勢是否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