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塊「經濟變調」拼圖,是中國經濟政策搖擺不定。「相較過去,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一貫性力道變小,像是為解決空汙問題而進行的供給側改革,以往都是中央出面統籌、制定標準把關,但現在已下放,轉由地方政府控管。」
柯淑華認為,供給側改革交給地方政府執行,就有鬆綁意味,不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直接放水,控管力度都會比中央差很多。另外,先前中國監管機構凍結電玩遊戲執照,手遊市場陷入一片混亂,現在也有軟化跡象,背後原因可能都是為了提振經濟。
儘管一八年第三季前,市場主流聲音仍對全球景氣抱持樂觀,加上美國經濟數字亮麗,勇於追求報酬者仍不在少數。但這三件事,讓柯淑華早一步提高警覺,試著在風險與報酬中找到平衡。
「對盤勢轉趨保守後,首先,我就先降低持股流動性風險,依據基金投資比例及平均日成交量調節,以免反轉修正時股票賣不掉。再來,才是將資金移往有獲利、股息也不錯的標的,當股市下跌時,淨值能有一定保護。」
柯淑華說,過去一年台股操作最大啟示,在「賺到合理的報酬」時,就要斷然出脫持股。例如,有一檔長期持有的個股,原來股性溫和,每年可提供還不錯的殖利率,但一八年突然飆漲,股性完全變調,已不是合理的樣子,經過考量、認為評價不應如此便出脫持股,後來證明是對的。
面對新的一年盤勢,柯淑華只有六個字:「更辛苦、更小心」。她將一九年訂為政治風險年,「現在枱面上的政治人物,除了習近平、川普外,其他很可能到二○年都會變動,尤其歐洲在梅克爾下台、英國脫歐,及法國總統馬克宏難再連任下,將會變得非常動盪。」
但危機處也藏有轉機,當意識到全球經濟成長下滑,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中國政府開始出手救經濟,及歐洲政經環境動盪,使投資情緒出現不理性且絕望時,可能是風險與報酬再次平衡的契機。

安聯台灣大壩基金
經理人 蕭惠中
以股票評價為操作軸心 不追求極致報酬
「新手操盤看成長,老手操盤看評價」這句話,對台股長青基金、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蕭惠中來說,感受格外深刻。一八年能殺出重圍,拿下一般股票型基金績效第一,關鍵就在做到「不追求極致報酬」,而是給投資人一個合理利潤。但何謂合理,背後牽涉到一連串的縝密評估,及最終個股評價。
蕭惠中表示,台灣使用的股價評價方式很簡單,就是本益比;難的是怎樣叫「合理」本益比,這與市場氣氛有關,通常不是一個人說了就算,因此內部常在討論的可能是市場情緒,例如:現在氣氛算樂觀嗎,何時開始變悲觀或瘋狂?
「對我來說,一八年的被動元件走勢,就是評價面很好的一課。」蕭惠中回憶,上半年幾乎所有好事都發生在被動元件產業,包括缺貨、市場供不應求,產品價格調漲,產能擴充不及,企業獲利亮眼等。接二連三的好消息讓個股評價開始上修,直到除權息附近,內部開始展開密集討論。
「當時討論重點,在被動元件這樣飆漲,究竟是景氣循環所致,還是產業環境改變帶來的成長動力。」蕭惠中笑說,一旦看好特定產業時,人總會不自覺地傾向樂觀說法,腦中也會浮現粉紅泡泡,告訴自己市場變了,這次不一樣,但事實證明「每次都一樣」!
在與同事熱烈討論後,蕭惠中被說服了,很快便決定要「有紀律地出清持股」。「假設持股有五%,經過討論,認為評價已達合理水位後,我就會啟動賣股,不論漲跌每天賣出○.五%,直到清光持股為止。」她說,賣出後股價很可能會繼續漲,但超過合理評價的部分,隱含更多風險,就不是自己能賺的了。
再放眼整個台股,一八年十月是行情急轉直下的關鍵,先前唱多的投資人也被迫面對現實,心態轉趨保守。但蕭惠中搶先市場一步,將個股評價下調,降低持股水位,避開了最慘烈的台股下跌段。
能夠「搶先保守」原因,在貿易戰尚未起跑前,內部就針對這項議題,深入討論。「我們認真地看待貿易戰,經過綿密討論後,相信很有可能發生。接著就從這個點,開始進行投資假設,如果開打,會有哪些狀況,投資組合該怎麼調整。」蕭惠中坦言,這個動作比市場至少快了二個月。
上半年尋找低基期標的
例如,川普對美國進口鋼鋁課稅,造成消費者無法負擔,使得美國幾大車廠,包括福特、通用汽車,接連下修財報展望,全球汽車銷售數字也變得保守。「投資人反應是極快速且敏感的,一旦察覺貿易戰火會燒到汽車產業,影響銷量,就能立刻轉念,因此我便順勢將汽車零組件全部出光。」
重點是,一九年在中美貿易戰變數下,一切變得模糊、難對焦。蕭惠中坦言,現在的狀況叫做「大家都不急」,消費者不急著換車、換手機,廠商也不急著備貨、下訂單,連庫存去化的速度也變慢,採購行為放緩,整個世界都放慢腳步,以拖待變。
目前市場預估一九年企業獲利成長,不是持平就是負數,能見度相當低。蕭惠中泰然處之,將上半年訂為「練功期」,「上半年最重要功課,就是找一八年基期較低的標的,也就是在一片負成長下,還能冒出頭的個股。像殖利率較高的水泥股,受惠貿易戰轉單效益的紡織股,都是不錯選擇。」
蕭惠中認為,現階段盤勢最大好處,在各產業、個股都已跌過一段,有機會尋找跌過頭的標的;若上半年真的看不懂,就把時間花在挖寶、研究選股上,畢竟隨著時間經過,很多事情就會水落石出,屆時還是個股表現論英雄。
(圖片攝影/蕭芃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