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好的策略、在特定行情出現時才出手,往往比每天衝進殺出,更能享有好報酬。例如每年上演的除權息大戲,就有權證高手善用方法,替自己穩定地增加收益。
周鄭誠是個平凡的上班族,大學畢業後先進入銀行、再到建設公司,每天規律地工作著。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他的薪水扣掉基本開銷後所剩無幾,想靠這份薪水結婚、買房、養家,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
如何提升收入呢?周鄭誠白天工作,晚上要幫忙家務、照顧小孩,兼差難以負荷,想想自己對投資很有興趣,平常也有接觸,就從投資下手吧。他投入不少心力鑽研,又買書又上課,投資過股票、基金,甚至期貨與選擇權,獲利狀況卻始終不甚滿意。為什麼?關鍵:本金不夠。
在一次偶然參加的投資講座中,周鄭誠發現了權證能彌補他「方法不錯、本金不足」的缺憾。於是他開始參考多位名家的書籍與文章,搭配籌碼面與技術面,很快就得出一套方法,而且試了幾次,績效不錯,這讓他對權證更有信心。
不過,權證價格波動幅度有時很大,而周鄭誠的工作也沒時間每天盯盤、衝進殺出,他正在煩惱該如何運用權證時,在一次講座中,講師特別提到「很多大戶會利用權證參與除權息」,吸引了他的注意。於是周鄭誠將他原先擬定的操作方法,專攻除權息行情。他的心得是「鎖定每年除權息時出手,績效也許比天天做還要好。」
外資、投信動向是關鍵
周鄭誠認為,操作權證致勝的關鍵是選對標的,於是他先找出未來一周即將除權息的公司,透過他自製的檢核表篩選。在檢核表中,他最關注兩個條件:「配股+配息的殖利率大於一○%」與「外資+投信淨買超」,最好兩者都符合,至少也要符合一個。
周鄭誠解釋,有配股的公司,除權後的價差會比只有配息的公司更大,除權當天搶短買盤通常會更多,獲利空間也變大。
此外,標的股在除權息前五個交易日起,就要特別注意法人買賣超狀況,如果外資、投信連續買超,可能隱含利多,除權息後比較有利;若是權證避險的自營商買進,代表這檔個股搶短的投資人多,券商才需要買股票避險,這時反而要小心除權息當天的賣壓可能很大。
接下來檢視符合以上條件的標的,過去五年除權息當天的表現,「上漲機率越高越好」。然後再檢查基本面(今年業績表現)、技術面(不能在季線以下)、股本最好在二十億元以上,經過這麼全面且嚴格的篩選,勝率,當然大大地提高了。
選好標的,就該挑權證了。周鄭誠設定了五個條件,因為從價外到價平,往往是獲利最快速、最甜美的一段;價格太低,不是快到期、就是太價外,所以一元是個很客觀的標準。至於後三個條件都與發行券商有關,他建議投資人平常多觀察比較。
提早布局 除權息前逢低買進
符合所有條件後,周鄭誠會在除權息前一天逢低買進,次日逢高賣出;不過近年來也許是跟進這項策略的人越來越多,他只得提早在三、五天前就布局。他表示,二○一六、一七年台股是多頭行情,多數公司的線形與業績都不錯,所以除權息行情也相當亮麗,那兩年他參與十幾檔公司的除權息,勝率超過八成,光是去年的中美晶就賺了一倍;其他如美律、中租–KY、鴻海等,獲利也都在三成以上。
雖然,今年各公司配股配息很大方,但業績成長不如去年,更有不少個股跌破季線,因此周鄭誠出手不多,僅有大江(八四三六)獲利不錯。他提醒投資人,如果不是多頭行情、寧可不做。「行情年年有,抓準時機出手最重要。」
這幾年,周鄭誠靠權證帶來不錯的收益,去年他開始開課,專教「如何用權證參與除權息」,每年第二季開班,希望大家第三季就能收割。不吝分享研究方法,希望更多上班族能學會,幫自己加薪。
Profile 周鄭誠
出生:1977年
現職:環視創富集團(KSIH)講師
學歷: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投資經歷:約15年,3年前開始操作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