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資概念的漸趨普及,企業在ESG上的相關政策及作為,已成機構法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只是,目前市場上的各家ESG評估報告,大多只能付費取得,一般投資人若想了解一家公司的ESG細節分數,難免感到無所適從。
好消息是,現在已有一家知名評鑑機構的ESG分數報告,能夠讓每個投資人都隨手找到,並輕易上手。它,是Sustainalytics,已成立26年,目前全球評比企業家數超過一萬一千家,橫跨逾40個產業,市值規模小至20億美元、大至一百億美元的公司皆有涵蓋。
Sustainalytics在責任投資獨立研究(IRRI)調查中,曾被連續三年評為最佳ESG投資研究機構。其研究主要針對三個構面打分數,分別是準備面(preparedness)、揭露面(disclosure)以及績效評估(performance)。
準備面部分,主要聚焦企業ESG風險管理制度與政策的評估;揭露部分,則評估企業報告是否符合國際間對資訊透明度的相關要求。績效評估方面,則有一系列量化及質化指標,評估一家企業在ESG管理的各方面表現。
絕對分數無意義
同產業比較是重點
今年二月,Sustainalytics和Yahoo Finance合作,在Yahoo Finance上公布了其評鑑公司的ESG評分,資料還可回溯至2014年,其中台灣50中的主要30檔權值股,如鴻海、台積電、中華電、大立光及統一等亦在其中,對想快速了解相關企業在ESG項目上表現的投資人,可謂一大福音。
如何操作?首先,點開Yahoo Finance的首頁,並在搜尋欄位輸入想了解的公司英文名稱或代號;以鴻海為例,輸入其代號2317後,選擇「2317.TW」的選項,即可看到鴻海的相關財務資料及股價等;而在頁面上方最右邊,可以發現有一個叫Sustainability(永續)的欄位。
點進去後,即可看到鴻海在Sustainability評比下的ESG總分,以及E、S及G的個別分數。
依據Sustainability評比,鴻海總分是68分,在滿分一百分的情況下,這得分乍看似乎顯得偏低,但該指標的一大重點,不在於其絕對分數的高低,該數值必須和同產業比較後,才有意義。
為何要與同產業比較?Sustainalytics日本分部的管理總監杜賈爾登(Loic Dujardin)受訪時解釋,進行評比時,會視產業別的不同有不同的指標,即使相同指標,也會設定不同的產業風險權重。事實上,與同產業、同類股相比,是所有評鑑機構不斷強調的應用重點。
「以礦業公司為例,因為能源密集,我們會看碳排放、水汙染程度、化學汙染或對周邊社區的衝擊等。然而如果是IT產業,我們就會更重視資安。」杜賈爾登指出。
在頁面右側,可以看到與鴻海同產業的四家指標企業分數。其中,韓國LG及華碩皆與鴻海同為68分、日本石英原料大廠愛普生(EPSON)為67分,顯示鴻海的分數和同業相若。
若進一步細看其分項,與59家同業比較,鴻海的E部分為75.7分,要明顯高於同業平均的67.1分;而在S部分,鴻海得分略低於同業平均的63分;至於G的部分,鴻海則又略高於同業平均。也就是說,儘管絕對分數不高,但若和同產業比較,鴻海整體得分大致仍屬中上水準。
此外,在各評分項的下方,我們可看到公司近四年的評分。再度以鴻海為例,可以發現鴻海從2014年至今的評分相對穩定,2017年以前的分數,雖略低於同業平均,但2017年後即高於同業。
若看各細項指標,在環境面上,鴻海在2017年之前領先或落後同業的情況皆有,惟兩者差距皆不大,但2017年後,鴻海在E的得分即大幅拉高到76分,顯著領先同業平均的67分;至於在社會面上,鴻海得分平均來說與同業亦步亦趨,在2016年到2017年間曾短暫領先同業。
特別的是G的部分,在2017年之前,鴻海的G分數基本上大幅落後同業平均,同業平均約62到63分,鴻海相對僅有48分。然而在2016年初,鴻海的得分開始快速攀升,到2017年時已追上同業,在最近一次2018年初的評比上,更已些微超前同業3分。
這代表什麼意義?
「有沒有改善的具體行為及意願,這對機構投資人的重要性,遠大於絕對分數的高低。」現任瑞銀集團(UBS)管理總監暨企業永續委員會祕書的萊茨(Christian Leitz)受訪時指出。
也就是說,對於一家企業的分數表現,縱使其個別指標分數偏低,投資人更應重視的是,其在長期趨勢上是否有所改善。以鴻海來說,其在G的分數儘管未與同業平均有太大差異,但進步的程度明顯,凸顯出其已正視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並投入相應資源改善。看到這條緩緩向上的趨勢線,應該就會讓外資機構寬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