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中古車不能只求便宜,在價格與品質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大幅減少買到問題車的機會。
必知1:買中古車不能只求便宜,在價格與品質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大幅減少買到問題車的機會。
中古車最常遇到的糾紛就是里程數不實,但你知道嗎,只要花1、2千元,就能請修車師傅調里程表,里程數要3萬還是30萬隨你調。多做這個小動作,用不到60秒,車價瞬間就能多個好幾萬元,龐大的利潤也吸引許多黑心車行大耍陰招,誆騙消費者。其實,買中古車最怕的不是車況先天不良,而是購車時業務講得天花亂墜,車況事故卻隻字未提,等車主開開心心把車牽回家後,才發現問題一大堆。因此,說購車爭議有十之八九都是「人禍」造成的,一點也不為過。
你是不是也覺得一進中古車行,就如同肉隨砧板上,只能任人宰割。日前新北市府消費者服務中心就有接到民眾申訴,花了53萬元買了一輛車齡11年的中古車,中古車行交易時信誓旦旦說里程數只有8萬多公里,但過戶後消費者自行開去原廠檢驗,赫然發現實際里程數竟然是16萬多公里,跑去出售車行理論,質疑車行對於里程數被調過卻知情不報,要求賠償8萬元,業者不但拒絕賠償,更拒絕協商,車主氣得提出詐欺告訴,一狀告到法院。
行政院公布的中古汽車買賣定型化契約規定,買賣雙方可以依據車輛現況記錄里程數,也能詢問賣方是否要擔保,如果業者沒有特別聲明不擔保,通常法院會認定業者擔保現況里程數就是實際里程數,如果消費者後來發現里程數不實,業者須擔負起法律責任。
減少購車糾紛 從賞車時就要注意
另外,有些業者會在契約中載明儀表里程數僅供參考,從事中古車買賣多年的本館國際經理陳進鴻指出,中古車行重視口碑,有良心的車行也不會讓客戶一直維修,「車商如果對自家車輛有信心,保證里程數、車況沒有什麼不能寫在合約上的」。消保官也指出,如果涉及擅自更改、隱匿實際里程數,業者恐怕也難逃罰則。雖然消費者有法律撐腰,但訴訟耗時傷財,車主碰上糾紛大多都摸摸鼻子,當作繳學費、學經驗,因此,要減少購車糾紛,從不只能光看車子的車況,從一開始的尋車就要小心了。
「行情100萬元的車子,車行只賣70萬,這時就提高警覺了」,陳進鴻指出,除了車況檢查、合約簽訂等購車眉角外,其實買中古車第一個基本自保觀念,就是不能看到低價就見獵心喜。他舉例說,之前介紹客戶買一輛50萬元的BMW MINI,客戶看一看後,略開玩笑的抱怨,「其他車行只賣40萬,怎麼你賣這麼貴」,結果客戶買了40萬的MINI後才發現車況不良,後續維修費高達1、20萬元。買到問題車,後續隱含的保修成本才是無底洞。因此,買中古車不能只求便宜,在價格與品質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才能大幅減少買到問題車的機會。
引擎、變速箱 保固2大重點
另外,也有車行拗不過顧客砍價,於是降價出售,但可能因此沒有保固。陳進鴻也說,車子基本上就是一個大耗材,不可能一直開不會壞,中古車畢竟是經使用過的車輛,買車不如提高一點價格,要求引擎、變速箱保固,等於多買一個保險,若零件出包,也不會求訴無門。
2014年台灣中古車掛牌數達77萬輛,2015年可望衝上80萬輛,但根據消保會統計顯示,台灣前5大消費糾紛類型,汽車買賣就名列第四,可見中古車需求火熱,但衍生的問題也不少。大多數人想買中古車就是想在有限的預算內,買到一輛代步車,可是買中古車又不像買新車,有原廠幫忙把關品質,如果民眾對於汽車常識不夠深厚,加上車行故意隱匿車況事故,在資訊、專業不對等的情況下,消費者容易就成為冤大頭。買到車況差的中古車,有時可不是單純賠了維修費,一旦車子上路出狀況,一個不小心可是危及駕駛的人身安全。
針對中古車買賣糾紛,本次特刊整理了常見交易陷阱的破解方法,邀集多位汽車達人現身說法,從尋車、賞車、試車到購車,傳授交易流程中30個不可不知的觀念,強化讀者的買中古車常識,讓買車不再像是買樂透,只能靠運氣才能買到心儀好車。
我適不適合買中古車呢?
中古車百百款,買之前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看看自己適合買哪種中古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