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媒體報導某上市公司將上演「董監改選」、「股權爭奪戰」戲碼,以及「董監改選行情」值得期待等說法,但想搭大股東順風車賺錢的投資人,還得練就「提前上車,伺機脫身」的真功夫。
第三者搶親才能抬高股價
的確,綜觀近年具備董監改選行情、大漲一波的經典案例比比皆是,尤其是兼具資產、股價又低於淨值的公司,更吸引外部投資買盤介入,亦造就許多漲幅以「倍數」計算的標的。例如近年的中石化、黑松,以及近期的農林、三陽,都曾炒過類似題材;投資人一旦發現有外部買盤進駐跡象,或大股東努力回補持股時,適時的切入將有機會賺到波段行情。
曾任上市公司操盤手、現為專職投資達人的陳榮華指出,董監改選行情最重要的是要有第三者「搶親」,只有多方人馬搶著要,股價才會水漲船高;若「沒人搶」,就不會有董監改選行情,投資人也就不用浪費時間去觀察買賣。
他認為,現階段擁有資產又淨值低的公司,大部分已被有實力的財團或市場派取得,一旦順利改朝換代,10年內不會有股權變動的情況產生。因此未來將以股價淨值比小於1?、被借殼上市或是二線銀行被合併,以及公司派有意處理土地資產為主的公司,較有董監改選行情的想像空間。
只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擁有「董監改選行情」的個股股價可能「一飛沖天」;但若缺乏業績支撐,一旦主力倒貨,股價也會如江河日下,一去不復返。換句話說,即使後來沒有「真正」爆發股權爭奪戰,但「挾董監改選行情之名,行股價炒作之實」的大有人在,因此有心介入的投資人,宜特別留意炒作行情後的下修風險。
觀察4大指標找出黑馬股
因此,陳榮華認為,在投資前,了解董監改選的來龍去脈,進而鎖定標的、率先布局,才能提高投資勝率。在此他歸納出符合董監改選行情狀況的4大觀察指標與操作心法,提供投資人做參考。
綜觀2014年董監改選的上市櫃公司有458家,在電子公司244家、金融保險業16家,以及其餘的傳產公司當中,並非每家都會出現董監改選行情,而通常比較會被市場派盯上,也較容易出現股權之爭的公司,多數符合下列4項指標,也相對較有機會發動股價,上演一波董監改選行情。
指標1:董監持股比率低的公司
一般來說,董監持股比低於10%,以及董監設質比重高達20%的企業,比較容易發生。換句話說,「持股低、設質高」的公司,代表掌控董事席次的大股東現金部位不足,這類公司資金調度較為吃緊,容易被有心人士盯上。
指標2:具有極高的利益吸引力者
例如公司資產重估後的土地資產超過淨值者,只要資產價值遠高於掌控經營權所需要的股權價值,就可能吸引市場派介入;尤其是土地處於台北市或新北市精華區域,市場派容易以此為藉口找到相關的金主奧援進駐董事會,一旦資產活化後,將創造極高利潤的想像空間。
此外,公司獲利穩定、負債不高,且有高額現金或前景看好的轉投資事業者,由於這類公司比較容易吸引大企業,或相關產業做垂直整併,因此通常會經由談判以高於現價的方式取得,使得消息靈通的市場派可能提前進場卡位推升股價走高。
指標3:價值被低估、股本小的公司
股價淨值比低於1,或是公司獲利穩定、總市值卻在類股中偏低者,由於這類公司取得成本低,往往較容易吸引有意借殼上市櫃的公司買進。一般來說,這類型的股票通常股價處於20~30元,且股本不超過30億元。
指標4:有被購併題材的金融股
一般來說,有被購併題材的二線銀行股或是劵商,也是相對資產股之外,較易發生董監改選行情的標的。以目前國內金融體系朝向大型化及服務完整化趨勢來看,基本上要成立金控公司,必須擁有銀行加上壽險或證劵,甚至三者齊備,因此二線銀行股是許多家金控公司或壽險業者急於兼併的對象;而劵商與劵商的整合除了可以擴大市占率外,也能節省開銷,所以偶爾可以聽到某家金控相中某家劵商,而出現董監改選行情。
然而在符合上述條件之餘,還有以下3種狀況不會出現董監改選行情:
狀況1. 兄弟鬩牆或是家族成員權力分配不均:這種內部矛盾通常都會循內部管道處理,頂多收收委託書做做樣子,很少出現在市場上買股逼宮的行為。
狀況2. 市值超過千億的大企業:這類公司不是有官股成分就是有外資持股,股權不易變動,不會有改選行情,因為外資跟官股都會支持現有經營者;再者,金融業的整併必須經主管機關點頭,不是單純的買很多股票就可以改變。
狀況3. 家族企業交叉持股者:母公司或子公司其中一家是高價股,這樣市場派要對付的不是單一家公司,變數大、風險高,較難取勝。
從千張持股者變化找買賣點
至於每3年一次的董監改選所發動的「董監改選行情」,通常會提前在股東會高峰6月以前的數個月,從歷史經驗來看,大多是在董監改選前1年的10月至12月間,就有大股東本身或透過外圍力量,悄悄吃貨、醞釀行情,股價出現一波拉抬行情,熱潮多數會在當年度2、3月前走完。換句話說,一旦公司引爆股權爭奪戰,公司派想要鞏固經營權時,多數會提前在市場大筆買進持股;至於想藉機炒作的市場派,一樣也會提早布局。
這時投資人可以從「台灣股市資訊網」的「持股分級」與「董監持股」項目下,觀察「超過千張」持股的大股東與董監持股變化,從持股增減的「眉角」,來做為進場買賣研判的依據。此外,當股價漲勢初期,媒體出現董監改選之說,可做為進場風向球;反之,當股價大漲一段期間後,當媒體再放出相關「利多」時,多數處於強弩之末,宜提防大股東高檔出貨、慘遭套牢的風險。
農林教我們的一堂課
在這裡,我們以擁有市場高度預期、具備董監改選題材的農林為例。該公司受惠實施IFRS(國際會計準則)新制(投資性不動產淨值以收益折現法入帳),除了擁有土地資產市值高達200億元,加上董監持股僅7.02%,一度引發市場揣測農林具備董監改選行情。
的確,從農林的技術面來看,該公司股價從2013年10月開始出量上漲,當時市場開始傳言20幾元附近的農林將有董監改選行情,股價亦沿著上升趨勢線走高。對照「超過千張」的大股東持股變化來看,10月的持股比重41.25%確實相較9月的39.64%大幅跳升,11、12月持股續增,雖然12月股價出現橫向整理,但千張持有比例持續增加,董監及外資持股未見鬆動,代表多頭格局持續進行。
對照2014年2月持股比重相對高點50.26%來看,持股已大幅增加9%,股價也一度來到2月的高點29.85元。因此當農林股價從高檔向下修正後,千張持股的比重也開始下降,直到3月降至49.37%,代表大股東開始有出貨;且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時,代表多頭走勢完成,未來股價有下跌的機會出現。
然而,從農林自2014年2月全體董監持股由7%,隨著股價的走高而略降至6.5%,外資持股增加2.5%,董監近期持股比例反而較去年9月時更低觀察,全體董監持股比例不增反降,即可研判今年該公司為典型市場派以「挾董監改選行情之名,行拉抬股價之實」。因此當千張持股比例由最高50.26%下降至47.71%時,代表市場主力早已走人,高檔被套的投資者可能要再等下次董監改選時才有機會見到高點;因此在投資相關股票時,宜謹慎操作,免得賠了夫人又折兵。
董監事與大股東持股資訊哪裡找:
步驟1:進入「台灣股市資訊網」(http://goodinfo.tw/StockInfo/),輸入股票代號或名稱
步驟2:在「持股分級」與「董監持股」項目下,觀察「超過千張」持股的大股東與董監持股等變化
從農林大股東持股動向,看出股價變化
資料來源:台灣股市資訊網
董監改選行情過後,宜防主力出貨賣壓
範例: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