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餐、手搖飲,到民生用品陸續傳出「漲聲」,CPI指數持續走揚,部份電價級距也要調整,無奈薪水「凍漲」,小資族們該如何節省開銷?此外,台股自去年五月起站上萬點,迄今持續高檔不墜,加上景氣溫和復甦,小資男女要怎樣選擇理財工具?佈局投資標的又有什麼心法?
28歲的麵麵雖然有國立大學碩士學歷,但學非所用,薪水並沒有跟著工作年資成長。擔任派遣研究助理,月薪28K的她隻身在台北打拼,每個月租屋費加水電瓦斯就要一萬塊,等於三分之一的薪水,其他開支還有孝親費5千、保費1萬塊,零零總總加起來要2萬5,只剩下三千元的微薄飲食預算。
麵麵想盡辦法從日常生活中節省,常把一個便當分兩餐吃,中午只吃菜,飯留著煮成鹹粥當晚餐;或在大賣場打烊時段,買特價麵包吐司,冰在冷凍庫吃一週,她也不喝飲料,或只喝超便宜的三合一沖泡包咖啡,但就算嚴控開支,仍有不少臨時開銷,因此她也常向朋友要即將丟棄的過期食物食用,日子過得相當拮据。
至於衣服穿搭,她則是到市場挑選一件只要20元的回收舊衣,或是在換季時到五分埔買50元一件的NG衣服;交通方面,能走就不騎車,能騎車就不搭客運、捷運;與朋友相約出遊搭火車,則是提早出發,搭最便宜的電聯車,或少買幾站的車票;休假也從不花錢,只去圖書館借書、吹冷氣,或是郊外踏青,省下娛樂開銷。
開源節流雙管齊下,舉凡酒後代駕、餐廳外場、假扮一日女友等五花八門的兼職工作,只要合理合法,皆來者不拒;儘管生活忙碌,她從不喊累,只盼在物價高漲下,能存下一筆積蓄,帶來安全感。
拮据度日:
一個便當分兩餐吃,中午只吃菜,飯留著煮成鹹粥當晚餐。
利用大賣場打烊時段,買特價麵包吐司,冰在冷凍庫吃一週。
拿家中用不到的東西,到換物網站換過期的泡麵、調理包及罐頭吃。
向朋友要即將丟棄的過期食物食用。
到黃昏市場買一件20元的回收舊衣當上班服。
搭火車出遊時,提早出發搭電聯車,或少買幾站的車票。
只能刻苦省錢?除了節流,開源也很重要
相較於麵麵的案例,42歲的理財規劃師鄭景杰則更有投資概念, 「投資理財第一步,一定要先養成儲蓄的習慣,口袋有錢,才能談投資」鄭景杰的儲蓄習慣養成,是在16歲時買了第一張郵局銷售的儲蓄險,雖然每月繳約2200元保費,10年期滿之後,現金價值近30萬元,看似不多,卻讓他培養了存錢的好習慣。
其實鄭景杰從16歲起就半工半讀,最初訂定的儲蓄目標是50萬元,做為到歐洲3個月的壯遊基金。「當時是大四,已經沒什麼課,我下課後到速食店打工,然後去超商值大夜班,清晨再去送報紙,每天睡不到4小時。」他每天忙著打3份工,沒時間花錢,結果20歲就達成了目標。
踏入社會後,他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26歲存到100萬元。「退伍後,原本第一份工作是工程師,但只做了7天,因為和資深同事聊天時,問了他們的年資和薪水就決定離職。」鄭景杰認為,做業務可決定收入的高低,努力和薪水成正比,且越忙越少花錢,因此毅然轉行當保險業務員。
26歲那年,他的年薪加獎金突破百萬元大關,同時也達成100萬元的儲蓄目標。接著,他又在30歲,透過儲蓄險、基金和零錢撲滿等方式,提早達到擁有500萬元淨資產的目標。喜歡閱讀國際財經新聞的他,在基金投資上,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獲利道路,保險與基金投資雙管齊下,期盼及早晉身財富自由的境界。
.理財心法:
撲滿存錢-每天零錢塞撲滿,一年多存10萬
買儲蓄險-培養存錢習慣,用保單強迫儲蓄
基金投資-低於基金平均淨值,定期定額買進
小錢放大術:
16歲時買第一張郵局銷售的儲蓄險,月繳2200保費,10年期滿後,現金價值近30萬。
16歲起半工半讀,日打三份工,忙到沒時間花錢,20歲時存下50萬歐洲壯遊基金。
19歲至25歲間,陸續買進4張終身還本型的儲蓄保單,隨著薪資的成長,他擴大保額、逐步增加月繳金額,加快財富累積速度。
存股累積數千萬元身價 達人公開投資心法
47歲的存股達人周文偉,中央大學土木所畢業,因為嚮往教書穩定工作,擔任國中理化代課老師,成家立業後,為了多賺一點錢,白天當代課老師,晚上到補習班兼課賺鐘點費,仍不敵小孩出生後,每月5萬的龐大開銷,所以周文偉早就意識到,唯有靠投資理財,才能擺脫被錢追著跑的命運。
但周文偉早年投資股票只看報紙明牌,總是虧損出場;30歲時身上只有房貸負債、被套牢或變成壁紙的股票,直到34歲開始專注於投資具有獨占性的民生消費股,在12年內將股票市值從110萬累積到3500萬元,每年還有100多萬元的股息收入,穩定替自己加薪。
因為善於選股、嚴守投資紀律的投資心法,周文偉如今累積數千萬元身價,並結束代課教師生涯,提前過起退休生活。
存股心法:
選擇產品寡占、服務簡單企業。
鎖定成長股,殖利逾4.5%就買。
體質變差就賣,嚴守投資紀律。
投資提點:
逛街、開車、做健檢,從生活細節發掘民生消費好股。
好股票散置不同產業,買進一籃子好股,聰明配置增加贏面。
存股不是真的「隨時買、不要賣」,定期看營收、財報,苗頭不對還是得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