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民眾在2017最愛搜尋的旅遊地點,日本以距離近、物價親民、食物美味這三點成為台灣民眾最愛熱搜旅遊地,再來是香港和韓國。
今年全國首場春季線上旅展5日正式起跑。在低利率年代,每樣生活用品都漲價,連民生必需品衛生紙都搶成一團,但薪水卻倒退的年代,如何藉由支付工具達到全球走透透聰明消費,省錢至上?
談到出國旅遊就不得不留意熱門旅遊國家的匯率,新台幣今(6)日午盤以29.253元兌1美元,至於近期匯率持續走揚的日圓,今日表現較為疲弱,中午來到106.307附近,韓元則在中午來到1,073附近,港匯持續下跌,5日再創2005年實施雙向兌換保證以來的低位,低見7.8331兌1美元,今日來到 7.8319。
去年上半年新台幣被稱為「地表最強貨幣」,今年這稱號已被日圓取代,月初日圓低點買進的哈日族,可說是賺到了。對於最近日圓狂升,緊接著三月下旬準備要赴日賞櫻的哈日族不免一陣哀號,有板友說:「月底跟月初匯價為何差這麼多,究竟是啥妖術?」;鄉民說:「太扯了啦!才剛花了11萬日圓的飯店住宿費。」
雖然今年匯率市場波動讓民眾幾家歡樂幾家愁,但隨著清明假期到來,一年一度的日本賞櫻季節,許多民眾還是趁機安排出遊,換匯是必要的行前準備工作之一,台灣目前到海外旅遊的民眾,多半以現金和信用卡為主要的支付工具,但隨著台幣持續走貶,造成民眾的海外旅遊成本增加。
一般來說,帶外幣現金是最普遍的,而且匯率成本在民眾以台幣兌換的那一刻就決定結果了,對於大多數沒有長期持有外幣需求的民眾來說,海外旅遊回國後,還是要把外幣再換回台幣,這一來一回之間,因匯率的變化而產生損失。
在現金換匯的方式上,可分為臨櫃兌換及網路兌換兩種,目前在銀行臨櫃兌換外幣,大多數的銀行依當日牌告匯率兌換,甚至不收取手續費;也可透過手機APP進行網路銀行上直接換匯,而且匯率也因為採交易盤中價或有專案特惠價,往往較為便宜。
也有很多民眾使用信用卡在海外消費,此時則必須考量到匯率(所有外幣消費會先轉為美金)及手續費;在海外刷卡手續費的部分,目前國內各發卡銀行多半收取1.55%,外商銀行的手續費較高,多在2%以上;而匯率計算,則是以當地商店請款日的匯率為準,而非刷卡消費當日的匯率,以這種情形來看,似乎使用信用卡似乎「不太聰明」?
這倒也不見得,只要請款日和消費日相比,台幣是呈現升值的情況,使用信用卡就可能會比較划算,而民眾也不必擔心在貶值時換太多外幣現金,賣回給銀行時遇到升值而產生匯損,還可以賺到發卡銀行的紅利回饋點數。
或者,台灣有些金融業推出雙幣信用卡,透過一張信用卡,民眾在海外刷卡可以直接以外幣扣款消費,雙幣信用卡開放持卡人出國在境外刷卡消費,每家銀行的雙幣狀況不同,例如中國信託推出可約定以美元、歐元及日圓雙幣信用卡付款,直接以國內的外幣帳戶扣款、付清卡費;但申請後不能進行變更,想同時擁有其他轉換幣別,需再多加申請一張雙幣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