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投資人觀念裡,主要以股票和定期存款,近年來還增加了樂透;但操作方式往往是定期定額買樂透,把樂透當基金玩,短進短出買基金,把基金當作股票玩,隨機取向買股票,把股票當樂透玩,大多數的投資人也許知道這些操作方式不是很理想,但在投資的心態上,觀念往往是受到周圍親朋好友的鼓動而隨波逐流,投資報酬率在大多頭時期,往往低於平均水準之下,大空頭時期,則是高於平均水準的虧損,投資應該要注意數個領域的產品,適當的分散風險,但如何配置和尋找適合自己的產品,那就是藝術了。
相對於股市的劇烈震盪,外幣是國家貨幣,短時間內的震盪幅度和報酬率較小,但相對的風險也較低,外幣是近幾年來逐漸熱門的投資工具,許多投資人操作股票的同時,會搭配基金或外幣定存來分散風險。而和基金透過經理人來代為操作的概念不同,外幣投資可以完全由自己來交易,過程中也沒有管理費,同時還能有利息收益,平常熟悉外幣操作細節的話,對於出國旅遊的效益更是明顯,可以降低旅費的匯兌成本,優勢可以說比基金還要更理想。
當心賺匯差賠利差
大多數的投資人都以為外幣投資最重要的是高利率,以紐幣、澳幣、南非幣為例,一年可能就有2〜4%的利息獲利,高於台幣定存。外幣最重要的其實是匯差的收益,因為一季內匯率震盪超過4%的機率是很高的,也就是一季內的報酬率或虧損可能就超過一年的利息,所以把重點放在賺取匯差是比定存的利息還要更有效率。當然最理想是匯差和利息雙賺,但想要豐厚的投資收益,除了運氣之外,還要對全球景氣循環有稍微的認知,才能順勢地搭上外幣行情的順風車。
在全球投資市場裡,大多數的原物料商品和外幣走勢都是和美元呈現反向的,例如2010〜2011年,外幣、黃金、原物料的行情非常走紅,那可以預期的,美元就會持續跌破新低。全球的經濟第一強國仍然是美國,美國聯準會擁有讓美元行情上下自如的能力,美國從次級房貸的經濟核爆後,一路走到現在,經濟懸崖勒馬,從通貨收縮的邊緣拉回通貨膨脹的消費市場,海外企業的營收也大幅成長,這一切的源頭來自於美國量化寬鬆印鈔票政策,讓美元維持弱勢貨幣所致。
全球的資金從美國大量釋出,隨機竄出到商品市場、貴金屬市場、新興市場等區域。2011年3月以後,日本受到福島大地震的影響,也實施量化寬鬆印鈔票。這讓新興市場的資金更加氾濫,造成新興市場和商品市場的價格大幅提升。了解了這些來龍去脈之後,就可以循著這些蛛絲馬跡開始思考接下來的國際貨幣走勢。
國際貨幣走勢有跡可尋
量化寬鬆政策 貨幣大戰開打
如上圖所示,6月底美國的第二波量化寬鬆政策即將結束,意味著美國將暫時大幅減少印鈔票的動作,來自美國的資金流動性不會再大幅增加,但市場上流動性資金仍然不會減少,美元只是降低走弱的強度和回歸正常化,不代表美元就會持續走強。而從政治的角度來看,2011年是美國大選前一年,按照2000、2004、2008年的歷史來看,美國聯準會有極高機率會讓美元走弱,可以讓海外企業營收大幅成長,對於國內民眾就業市場和經濟復甦都是大利多,有利執政黨鞏固地位。
2010年第二季,南歐希臘爆發歐債危機,歐元大幅貶值,間接逼升美元的價格,不過弱勢歐元對德國經濟成長非常有幫助,德國在弱勢歐元的護航下,出口經濟大幅成長,只要德國經濟成長能掩蓋過歐盟債務國成員的問題,那麼歐元就能持續上漲。在德國經濟出問題以前,歐債問題影響歐元的力道會越來越弱,也就是歐元的匯率會在大幅度震盪下持續走升,所以在美元升息以前,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美元仍然是弱勢貨幣的走向。
貨幣的價值是一種相對的概念,例如瑞士法郎、瑞典克朗、英鎊、加幣、歐元、紐幣、澳幣、南非幣、台幣、韓幣、人民幣等,這些都是屬於非美元貨幣,走勢和美元呈現反向的機率較高,這意味著台幣和大多數的非美元貨幣等於是同向的走勢,例如澳幣和台幣,同時上漲的機率極高,假設澳幣兌美元上漲10%,台幣兌美元上漲6%,這樣相對消長之下,澳幣兌台幣漲幅就不到4%,所以外幣投資,會是兩段式的操作策略。
換匯時機學問大 兩段式作法來回操作
以今年為例,Joe建議投資人有兩種作法,第一種是懶人投資法,美元在29.0以下的價格,分批買進美元,直到美國開始升息以後,美元反彈,就可以熬到獲利。但美元的定存利率低,且反彈日期需要等待一季以上的時間,效率並不是很理想。
第二種是兩段式的作法,現階段持有高息貨幣或原物料貨幣(澳幣、紐幣、南非幣、加拿大幣),或者體質較健康的歐系貨幣(瑞典克朗、瑞士法郎),然後月定存再續約等到2011年底,美國即將升息前,再將這些非美元貨幣贖回台幣,然後轉換成美元(直接轉換成美元亦可),因為此時是非美元貨幣最強勢,而美元最弱勢之時,非美元貨幣可以換到相對較多的美元資產,持有美元月定存等待的美元反彈。但這種美元第一次升息的反彈是線圖分析上的跌深反彈,並不代表美元就此持續上漲,所以只是一種來回折返操作的手段。
今年joe操作外幣流程
操作的流程如上圖,因為美元是全球基準貨幣,由於高息貨幣和美元的匯率震盪極大,持有高息貨幣定存等待上漲高點,分批轉換成美元,然後進行美元定存,等到美元反彈高點,再轉換到高息貨幣定存,將上漲趨勢的貨幣分批轉換到下跌中的貨幣。沒有永遠上漲或下跌的貨幣,透過這種模式可以逐漸累積越來越多的美元,讓資產穩定成長,利息和匯差可以同時獲利。操作外幣的首要目的就是賺取匯差,這才是投資的效率所在,而利息只是等待的過程中順便帶走。
掌握方法 外幣定存穩穩賺
為了保持資金的靈活度,投資人如何設定外幣定存的時間點也是有技巧的。最理想的是將外幣拆成四筆,每筆定存之間相隔一周,每筆定存都設定一個月到期再網路自動續約,每四筆就會形成一個循環,第五周剛好可以用第一筆定存到期的資金繼續設定月定存,而大部分的銀行在設定外幣定存7天後,原則上都可以隨時網路解約,這樣一來每個時期都可以有靈活資金使用,這些資金同時又都在賺取利息,碰到匯率剛好達到高點價位時,要分散出場可以隨時有活存的外幣,避免定存期間無法解約,剛好碰到匯率高點時,資金被銀行鎖住無法賣出,錯失良機。
外幣是各國的國幣,只要長期持有獲利的機率相當高,你不需要擔心市場異變的問題,那還是一個國家的貨幣,不會直接下市,你不會突然聽到澳洲或美國滅亡之類的。只要進場的價格不要太差,耐心長期持有,最終還是會賺到匯差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在長期持有的過程中還可以有穩定的利息收益,所以投資銀行外幣定存幾乎是獲利機率極高的一項金融產品,但絕大多數的人看到已買進的部位在走跌就會很擔心的賣掉,原則就是把握堅持到匯率回來了再賣,匯率是循環的,就像美元對台幣有很高的機率會回到32元,澳幣、紐幣也都是多頭和空頭波浪循環,除非投資人的進場點太誇張,那就要等久一點才能脫手。
例如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爆發前,澳幣即使套牢在30.0元,放到2011年,澳幣出現31.5以上的價格,堅持得夠久依然能熬出獲利。每個月一直定存,每個月還是可以拿利息出來消費,本金依然沒少,這也是Joe認為銀行外幣定存是很適合大眾的低風險投資的原因,同時有穩定收益、震盪較小、可以長放不須每天看盤等優勢。
Joe
年齡:27歲
投資年齡:9年
學歷: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系
經歷:長期經營blog與msn的外匯群組,和群眾分享及時的操作方向或是調整個人資產配置策略,透過基礎深厚的總體經濟觀念與對國際局勢的長期觀察,搭配五浪分析法和費式數列來計算匯市的激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