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彈太快,逃不出地心引力,正是紅包行情染血的進行式。其實,美國消費好,台灣出口、展望就不差,不妨花點時間挑股票。
之前曾經用水中皮球的位置來描繪股市波動的情況,十二月結帳的賣壓,宛如把皮球強壓至水面下的黑手;黑手拿掉後,皮球快速浮出水面,就是一月高角度上揚的景象;彈太快,球飛到空中,逃不出地心引力魔掌,只好乖乖又掉下來,正是紅包行情染血的現在進行式。
眼球被快速移動的球吸引,反而忽略真正影響皮球高度的水位。欲知將來皮球位置,當先探討水位高低。
美國聯準會喊著要加息已經很多年,剛退位的葉倫奶奶,更是極少見只有加息從不減息的聯準會主席。在她任內,聯邦基金利率從○.二五%,以每次○.二五的速度,加了五次,加到一.五%,是她上任時的六倍!看倍數很可怕,仔細一想,這一.五%的利率還真不高,就算毛利最低的電子代工業也吃得住。
央行調高利率的理由是預防通貨膨脹,但是過去十年的美國,還有日本接近三十年的經驗,卻是沒有通貨膨脹,精確一點講,是沒有教科書說的那種通貨膨脹。
消費者物價指數裡面,維持生存的大米、衣物這些東西幾乎沒漲,因此指數也就沒動。漲價的是iPhone這種帶點誇富的消費品;增加的支出主要在旅遊、外食這些非必需品。外顯有漲價的是股票、比特幣,所以我們感覺漲很大,但是指數幾乎文風不動。這現象讓央行們苦惱萬分,想要緊縮但是沒有通貨膨脹;不緊縮又無以面對那明顯的金融泡沫,還有隨之而來的社會壓力。更麻煩的是,半世紀的金融創新,貨幣行為超出央行管控能力,想寬鬆的時候寬不了,想緊縮也緊不住。這現象不只困擾央行們,也傳遞到金融操作的我們。前輩們只要盯緊央行,跟著政策走,我們卻要思考這藥下得夠不夠重,市場是正向還是反向?是三天兩頭的短線,還是綿延超過一年的長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