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台灣境內加境外共有1953檔基金,若把不同級別也算成一檔的話,則有2863檔基金,總管理資產超過6兆元新台幣。
看似非常蓬勃,實際上大部分的基金屬性都很像,像熱門的美股、日股、大中華等相關基金動輒200檔以上,但投資內容與操作方式都大同小異。還好隨著法規的鬆綁,這一兩年終於有些不一樣的基金,本次就先來介紹「目標期限基金」(Target Date Fund)。
目標期限基金與傳統型基金最主要差別在於到期期限。傳統型基金理論上可以永續經營,就跟股票一樣沒有到期期限,除非發行機構進行清算才會下市。目標期限基金則不論績效如何,時間一到就會清算終止交易,就跟債券一樣有到期期限。
通常在基金名稱上就會有到期年度,投資人不難分辨:例如「XX目標基金2030」,意謂該基金將在2030年到期。根據理柏基金的統計,全球目標期限基金規模已經超過1兆美元,其中近9成都是用於退休用途。
之所以大多用於退休,因為目標期限基金的操作常會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趨保守;例如一開始運作以投資股票型商品為主,剩15年到期時調為75%股票,25%債券;剩10年時調為股、債各半;剩5年時就以債券為主,股票剩25%;最後兩年可能就只剩債券並陸續轉換成貨幣持有。這樣的操作設計是因為擔心到期時若正好遇到市場低潮,可能讓過去的績效付諸流水,隨到期日接近而越趨保守操作才能確保獲利,這樣的概念正好與退休規劃相契合。
在台灣目標期限基金其實也不是新鮮貨,早在10年前富達投信就已引進,只是一直未受市場注意,這一兩年突然出現好幾檔相關基金,才開始受到關注,而且開始有了不同的操作方法。以下就介紹幾種較特別的設計:
1. 結合年金:如前面提到的,絕大多數目標期限基金的投資人都是基於退休規劃,但傳統的目標期限基金一旦到期就是結清讓投資人領回,這對屆退的投資人而言,不見得是好事:重新投資會有再投資風險與新成本的產生,擺在銀行又嫌收益太低。
20年期的,在到期後就分240期退還投資人(假設一個月一期),每次返還1/240的資金,尚未返還的部分就以到期時的投資組合繼續持有。通常目標期限基金到期時都已是最保守的組合,因此可以同時兼顧安全及收益問題。
2. 短期型目標期限基金:傳統目標期限基金期限都在10年以上,現在有業者推出3到5年就到期的商品。這類商品往往只鎖定投資債券,更特別的是只鎖定到期期限與基金到期期限相近的債券。這是因為債券有到期還本的特性,隨到期期限趨近,債券價格會朝面額收斂。
(或相近)的債券,就可以確保到期時的收益(除非發生違約情形)。
3. 階梯型到期:傳統目標期限基金期限都是單一固定到期時間,現在有業者推出分批到期的商品。也因為到期期限不同,投資標的也有不同屬性作搭配,以彌補為求到期期限一致而造成標的選擇受到局限的問題。
除了上述的特殊設計外,部分業者考量到隨目標期限的接近,投資組合屬性會越趨保守,因此管理費也會隨之降低,以符合一般市場上投資組合越保守,管理費也會越低的通例。
寫到這裡,讀者或許要問目標期限基金績效會比傳統基金來得好嗎?這些特殊設計看起來都很不錯,但實際績效如何?關於這些疑問,因為時間還不夠長,還無法具體評估實際績效。
只能說,理論上目標期限基金的設計本就是以長期穩健為操作目標,不能單以報酬率高低來做衡量。投資人了解這些特殊的設計後,就自己衡量適不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