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中散戶是最弱勢的族群,散戶要以弱克強,靠的是智慧與眼光,而不是資金與運氣。時值台股站在資金浪頭上,但強漲過後的劇烈修正也令人擔憂,多空糾結的情況使投資更難以抉擇。以下4個具體方法,找到自己的選股習慣,幫助你往財富自由之路邁進!
1、從生活選股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曾表示,大部份的讀者都不是以金融為職業的一般投資者,在資訊的量與質上,較不能與法人機構競爭,但想從生活中找出具有成長性的股票並不難,只要多花點心思觀察即可。
以2003年台灣股市最大的類股行情TFT-LCD股票的大漲為例。當時只要有逛家電賣場習慣的人都可以明顯發現:液晶平面電視的展示空間不斷擴大,而傳統映像管(CRT)電視的擺設面積愈來愈小,甚至往角落塞。更吸引人的是液晶電視的價格降幅頗大,而視覺的效果也改善許多。
有些公司犒賞員工或回饋客戶,都以液晶電視為主要選擇。這種消費行為的明顯改變,只要是略具敏感度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一場電視機的替代效應已經發生,股票市場TFT的時代即將來臨。
果不其然,2003年到2004年友達、奇美、聯詠、力特等一系列的TFT相關股票,在市場認同度極高的熱烈氣氛下,股價紛紛大漲。為什麼市場認同度會這麼高?道理很簡單:愈生活化的趨勢,就愈能夠接觸普羅大眾。
2、觀察股市節氣
第一代外資精英的Prudentman的投資哲學中,認為最重要的根柢是「股市節氣」,他認為股市和農民曆一樣,也有氣候節氣,春夏秋冬,有一定循環規律;最明顯的就是「元月行情」。他的研究所論文主題正是研究〈元月股市漲幅為何比其他月分大〉。
他發現,近幾年的元月效應,發動越來越早,很多法人和投資高手,會在10月到11月間就先進場坐轎,等散戶拉抬;這讓年終獎金資金行情提早發生,而且越來越早,等到元月,反而沒什麼元月效應大行情。例如道瓊指數04到07年年終資金行情,都提早在前一年10、11月發動,元月到2月時獲利了結大回檔,元月到2月不但沒前幾個月強勢,反而常是前一年第四季起漲的波段終結點。
由於元月行情失靈的機率愈來愈高,散戶也學會不去當炮灰,在年底先行入市坐轎者下轎獲利了結,等第一季有較大回檔後,才會再進場。因此台股紅包行情在第1季到第2季間,常急衝而上成尖峰,再急轉而下。
3、找自己熟悉的股票
CFP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賴霓薽,在還沒有考取到CFP認證執照之前,靠著操作台股,讓身價迅速累積到8位數,歷經過2000年網路泡沫、2008金融海嘯,財富也縮水不少。因為走過許多散戶曾走過的路,像是重押股票、攤平再攤平、捨不得停損、搶反彈反而變套牢,這些冤枉路反而練就出她現在懂得做資產配置,年年只要求報酬率達20%。
既然只要20%,她反問,「怎麼會捨不得停損嗎?怎麼需要重押股票嗎?怎麼會需要不停的找股票嗎?」當戒除掉自己的貪心,設定目標後,股票只是資產配置裡的一部分,操作時完全沒有壓力,績效也會比預期的更好。
回憶以前貼盤太近,5個小時內都要盯盤,隨著數字跳動心情起起伏伏,現在只需要挑自己熟悉的股票,配合多年來對其股性的了解與價位高低點的掌握,「像是聯發科、華亞科、神達、彰銀,到了合理價位就買進,抱著也安心,哪怕獲利了結後又再漲一大段也不覺得可惜。」
12年的股齡,她比喻股市就像八點檔長壽劇「夜市人生」一般,每天上場的各種新聞事件(男女配角)都是為了舖陳未來會形成的趨勢(向上或向下),每次輪漲的主角會換人做,但故事卻大同小異。對市場中浮濫的新聞事件,要能訓練自己解讀利多和利空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