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基金達人朱岳中:結合理論和實戰 讓我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基金達人朱岳中:結合理論和實戰 讓我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縱橫超過30年的投資經驗,從股票、期貨、選擇權到共同基金,再到各種金融商品,多年來最大的感觸就是了解到想要投資成功,理論與實務都要兼具,才足以應付各種狀況。只懂理論,就好比武俠小說裡終其一身研究武功祕笈的老和尚,真的遇到敵人時卻不知該以哪一招哪一式應付。

說起我的第一次投資經驗,那得先回溯到民國74年,我高二那年。

 

當時與幾個同學迷上了看各種課外讀物:舉凡文學、歷史、心理、社會、政治、宗教、哲學...無所不讀,更常與同學討論近來又看了什麼書,有什麼新的想法,但當年的我唸的是自然組,還差點因此想考中文系。「不學無術」的我,就這樣無意中接觸到「股市投資學」一書(已忘了作者是誰),開始了我與台灣股市的第一次接觸。

 

那時台股指數連一千點都還不到,絕大部分民眾都還不知道啥是股票。當時家境也不好,只是個高中生的我,根本不可能真的投入股市,純屬紙上談兵而已。

 

直到上了大學打工賺錢,有了點錢後,才開始真正的股市征戰(年代已久,早已忘了當年買的第一檔股票為何,也沒刻意留下紀錄)。幾年下來,覺得自己戰績平平,檢討原因,可能是自己學藝不精,於是乎想改唸財金相關系所,以加強自己的基本功。

 

但大學唸的是理工科,想轉財金談何容易。於是開始到外系修課,上補習班補習,甚至到其他學校旁聽。當時在補習班準備考研究所,聽到唸台大財金系的補習班同學說他們系上有位國外剛回來不久的老師要開選擇權的課,現在還記得是林筠教授。這在當時可是全國大專院校中唯一的選擇權課程,於是就這樣開始每週到台大旁聽,也開始了我衍生性商品投資的第一步。

 

順利上了研究所後(可是唸的是國際經濟所,而非財金所),由於股市投資已無法滿足自己,於是一心想做選擇權方面的研究,但國際經濟所沒有相關老師可以指導,到財金所修課、找指導教授成了必然的途徑。

 

就這樣,遇到了我的恩師-陳安行教授(包括後來唸財金博士班也都同一位老師),正式開啟了我衍生性商品的研究與投資,當時台灣連期貨交易所都還沒成立。

 

在這段歷程中,讓我受益最深的觀念,就是恩師一再提醒我所做的研究要能真的運用到實務才有意義,若只是紙上談兵的純學術研究,那根本是浪費生命的「垃圾」。我的指導教授是從小移民美國的華裔美國人,所以讓我的研究範疇開始接觸到美國市場,加上唸的是國際經濟研究所,涉略全球市場也成了基本功課。

 

上了博士班後,研究主題轉向了共同基金,而且鎖定的是當時台灣都還沒有的ETF與指數型基金。對於早已接觸股票、期貨、選擇權的我,一開始對基金可說是不屑一顧,只當作找個研究主題好讓自己可以順利畢業罷了。

 

但深入研究後,才發現自己過去對基金的刻板印象實在大錯特錯,也才深刻了解到基金才是可以透過系統學習、研究,以提高勝率的金融商品。相較之下,股票、期貨、選擇權等金融商品,花再多的時間做研究,可能都還是敵不過大戶、法人的人為操弄。

 

光說不練非好漢,為了驗證自己的研究是有用的,2001年時特地飛到香港開戶,目的就是為了實際投資ETF(台灣直到2003年台灣五十(0050)才掛牌上市),也因此開始接觸到陸股,為自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縱橫超過30年的投資經驗,從股票、期貨、選擇權到共同基金,再到各種金融商品,多年來最大的感觸就是了解到想要投資成功,理論與實務都要兼具,才足以應付各種狀況。只懂理論,就好比武俠小說裡終其一身研究武功祕笈的老和尚,真的遇到敵人時卻不知該以哪一招哪一式應付。

 

光靠經驗法則做投資的,就怕出現前所未有的狀況,因為沒有過去經驗可循,這時可能就不知所措了。像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都說是從未見的金融災難,當年賠得最慘的就是這些只懂市場法則的市場派人士。然而當年藉由深厚的理論基礎,讓我知道事情不妙,得以在高點就提早脫身,甚至轉進成熟國家公債而賺了一筆避險財。

 

近十幾年來,基金一直是我的投資主力,但不意謂其他商品我就不碰了。維持對各種金融商品的熟悉,一直是我必做的功課。要熟悉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真正投入,才能維持對市場的敏感度。

 

基金雖是「一種」金融商品,但實際上隨著投資標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屬性,因而必須有不同的投資方法與策略,方可有所得。正因過去多元的投資經驗,讓我對大部分的金融商品都頗熟稔,也才會有今日在基金研究上的小小成就。(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專任助理教授)

 

4.什麼是「靜電駐極」?

 

「熔噴不織布是技術,但加上『靜電駐極』又更厲害。」(以3M靜電載入的濾材影片示意

 

空氣濾材主要是靠「靜電駐極」技術,PP(聚丙烯)本身就容易被極化,原本過濾效果30-35% (物理) 的口罩加上靜電後過濾效果,就可以提升到95-99.99%(效能)。而經過測試,台產的口罩即使放了5年效能也只降低 1%。

 

前面提到過網球拍撈沙子的例子,說明口罩雖然擋的了細菌卻擋不了病毒,但加上靜電後病毒會因為體積過小會被極化,進而改變軌道。

 

靜電的另一個作用是抓緊病毒(好比捕手抓緊手中的球)。在我們用網球拍撈沙子時,第一次可能會撈到許多沙,但只要稍微抖動,球拍上的沙就會掉光。我們戴著口罩時會呼吸,口罩也會起伏,如果沒有靠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指分子間的正負電荷吸引力),即便口罩替我們擋到了病毒,也會在我們一呼一吸間又把病毒吸到身體裡。

 

5.東西好還能便宜,是政策和業界的團結

 

台灣現在走的是穩價穩量政策,政府早在2月初就把業者找去談徵收,甚至在1月就派人去查了產能。這些布如果賣去中國可以賣一樣的數字,單位改成人民幣,甚至還能收現金,但是大家還是都把東西留在台灣了。

 

一開始想說台灣拚死拚活,了不起做出200萬片口罩,沒想到做工具機的人一下子就做出了60台組裝機器。

 

政府、業界,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們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

 

6.廠商謙虛,只道感謝老天

 

「也要感謝老天啦!」跟瀧澤的老大一樣,我發現敏成的老大也謙虛地不得了,什麼功勞都感謝老天。

 

「去年底聽說美國跟中國流感,想說反正明年也要採購不如提早把原料買來放著,誰知道我們把料準備好後,過完農曆年就爆炸了。」

 

「去年想說讓工廠機器休息一下,做了大保養,誰知保養完剛好就被政府找來做事,保養完的機器跑起來特別順,都不用休息。」

 

其實我自己覺得無論是瀧澤還是敏成,能有這番成就真的都不是老天的功勞。若不是這些公司平時就有關注國際消息、未雨綢繆,這次政府再怎麼急得逼人民,恐怕也逼不出今日的口罩國家隊替我們當後盾。

 

7.不做口罩前,他們在做什麼?

 

「不做口罩時你們在幹嘛?」太好奇,我忍不住問了心底非常好奇的失禮問題。

 

「隔音棉:我們提供阻隔層讓材料不利於溫度或聲音傳導,這技術可以用在跑車上。」

「保溫棉:做塑膠棉花,混合彈性纖維、保溫纖維。」

「空調濾材:很多工廠需要控制到無塵等級。」

「吸液棉:半導體強酸強鹼翻倒都可以吸,可以調整物理親和性。」

 

原來,我們不只把做戰機的公司叫去做口罩機,還把那麼厲害的敏成找來做口罩原料...

 

 

8.廠商給政府的真心話:火種要留著

 

「我想告訴政府,防疫鏈要留起來,招標方式要改,火種要留著,畢竟下次什麼時候會再爆,誰也說不準。」最終古思明博士用這句話作結。

 

在這次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下,全世界各個國家一個接著一個爆炸,澳洲、歐洲、東南亞各國...好多人跟我們要產線、要材料都被我們拒絕。但這次除了大家的努力外,也有運氣的成份在,要怎麼記取教訓,是全民都要好好思考的。

 

訪問最後我偷偷問了國內和國外口罩的測試報告,發現中國製的有90%效能的,卻也有大量僅10%、20%、40%效能的。連沒有「靜電駐極」薄膜口罩的30%都不如。

 

這是發文3週前的訪問,3週後的今天看著世界各國因中國製的口罩鬧得人仰馬翻,好慶幸我們有自己的國家隊,在幾週內一次補足原先90%靠國外進口的口罩需求!

 

※本文獲蔡孟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敏成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油價漲不停 與其考慮能源基金 不如投資它
油價漲不停 與其考慮能源基金 不如投資它

2017-11-13

基金教母蕭碧燕:第一次的甜美經驗 是終生投資的最大動力
基金教母蕭碧燕:第一次的甜美經驗 是終生投資的最大動力

2017-11-09

重押別人不敢碰的中小型公司  績效勝大盤 東協市場漲幅落後  這檔基金淨值竟創高
重押別人不敢碰的中小型公司 績效勝大盤 東協市場漲幅落後 這檔基金淨值竟創高

2017-10-26

比索羅斯更會賺!全球避險基金天王 聯準會都自嘆不如
比索羅斯更會賺!全球避險基金天王 聯準會都自嘆不如

2017-10-12

太貴、泡沫化、沒題材?  市場耳語不斷 科技基金績效創新高  投資人在怕什麼?
太貴、泡沫化、沒題材? 市場耳語不斷 科技基金績效創新高 投資人在怕什麼?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