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理財愈趨保守,銀行競推低門檻方案吸客。有銀行強打一%利率、十元申購基金等商品,期望他們以「練習」的角度,減少投資恐懼,未來也有機會躋身小富族。
據證交所統計,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開戶數和五年前相比,減少五十一萬戶。
元富證「小資零股理財平台」背後推手,電商部業務副總簡銘宏表示,在低薪環境壓力下,年輕人理財投資愈趨保守。投資理財原本是翻轉窮忙的主要途徑,遲遲不敢對投資理財踏出第一步,今日的小資年輕人可能變成明日的「下流老人」。
所幸,近來銀行及券商紛紛瞄準年輕人市場,破除只有大戶才能享有的金融服務,讓小資族也能「財富管理」、進入投資市場,及早啟動複利人生。
高利萬元活儲 先了解規定
「我看過許多大學生或剛出社會年輕人,金錢觀念嚴重不足,他們寧願先享樂,或做高消費,而不願做任何儲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蘇英孝語重心長表示,投資理財第一步,就是儲蓄,金額不用太大,假設一個月能存五千元,每年就有六萬元的儲蓄,其實這樣就能開始投資。
只是將錢存在銀行的活存,利率實在太低,一般活儲僅○•二%,想運用低利來做複利錢滾錢,效果有限,定存頂多一%左右,且若提前解約,利息恐被打折甚至全無。但近來銀行祭出活儲就有一%以上的利率,甚至還有高達一•五%者,讓小資族既能享受高於定存的利率,又能隨時提領,資金運用彈性大增。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高利活儲的活動,有的銀行基於成本考量,設有額度上限;有的銀行則設有年齡限制。例如,華南銀金額限制十萬元以內,儲蓄超過十萬元即恢復一般活儲利率。而瑞興銀行則限定存款戶是三十五歲以下、五十萬元內的限額,才享有一.○六%的利率。小資族要先搞懂各銀行的規定,才能聰明儲蓄。
積極練習投資 少走冤枉路
不只是銀行推出針對小額存款優利活動,資本市場也開始關注這群被遺忘的族群。
先來看基金,一般來說,買基金之申購限額至少一萬元(發行價一單位十元,申購限額至少一千個單位,即一萬元),即使透過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每月至少要得三千元,換句話說,每天約需一百元。
現在竟然有銀行下殺十元即能申購基金,這種「銅板投資」讓小資族也有機會踏出理財投資的第一步。不過即便以十元申購,買到多少單位仍須視基金淨值而定。
積少成多的效果是其次,主要是透過小額的投資練習,了解產業趨勢與景氣脈動,及早累積經驗,以待他日有能力投入夠多資金時,能減少犯錯,並掌握機會。
台灣財富管理規畫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澍典指出,透過小額投資,能培養理財贏家的兩項關鍵特質:紀律與耐心。養成好習慣與市場敏感度,為將來財富來敲門時的機會做好準備,到時候,市場大跌時,才有足夠的膽識逢低進場;同樣地,市場處於高點泡沫時,也才有足夠的智慧「見好就收」。
事實上,根據統計,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會碰到七次的市場崩盤與市場泡沫,只要好好把握住其中三至四次,並在每次關鍵時刻減少犯錯,你的人生就會大大不同。
換言之,銅板投資主要目的在於鼓勵年輕人「練習」投資。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協理李雅婷比喻,「如果想要有六塊肌,就要不斷重訓,才練得出來;投資也需要日積月累練習,才有機會賺取更高的績效。」即使虧損也只是小錢,因而能減少投資新手的恐懼,財富累積的效果反而是其次。
布局零股 可從金融股下手
股票交易門檻比基金更高,讓許多小資族打退堂鼓。以台積電而言,一張就要二十幾萬元,許多小資族一年也不不一定能存到那麼多錢。
為了讓小資族也有買股票的機會,有券商在二○一四年就推出以定期定額方式買零股,包括一六○○多檔上市櫃股票及ETF;而今年初證交所開放證券商辦理「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及ETF」,目前有八家券商響應,他們提供的投資標的多為穩健的中大型股及ETF可供定期定額投資。
小額定期定額投資股票,還是要慎選標的。一旦選到長期性走空頭的股票,還一直定期定額扣下去,反而會愈攤愈平。
因此蘇英孝建議,可由一股十至二十元的金融股入門,以第一金股價來說,目前約是十九元,每個月三千元定期定額投資,七個月就能買到一張,長期續抱還可配股配息。
從存款、基金與股票(或ETF)三管齊下,懂得聰明地小額投資,從中累積經驗、智慧與第一桶金,小資族未來也能晉身小富族,活出更自在、快活的人生。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