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顧直指三大迷思,投資前先想清楚 靠機器人理財 真能穩賺不賠?

投顧直指三大迷思,投資前先想清楚 靠機器人理財  真能穩賺不賠?
機器人化身理財生力軍,但功能可能和一般民眾想得不一樣。

張道宜

聰明理財

攝影/吳東岳

1078期

2017-08-17 14:05

機器人大軍來襲,銀行紛紛吹起革命號角,科技業也紛紛卡位機器人理專商機。但機器人真能替投資者做大報酬率? 受限於技術和金融環境,專家有不同解讀。

自去年底至今,國內多家金融機構陸續推出俗稱「機器人理財」的智能理財服務,瑞士銀行的「智慧財富管理」、王道銀行的「O-Bank機器人理財」以及中信的「中信智動Go」,富邦、基富通也預計在下半年上線。

科技圈也準備搶灘:主打基金「盡職調查」(DDQ)的大拇哥投顧(Tarobo),曾接受《今周刊》專訪的群馥科技(Fugle)及唐吉軻德(Tixguru)瞄準美國市場的Fintech新創Trading Valley、以及由前銘傳大學教授陳琪龍成立的銓智金融科技等,正著手推出相關的服務。

事實上,機器人理財(Robo Advisor)早已經是全球金融科技(Fintech)的核心,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安侯建業(KPMG)預估,二○二○年全球機器人理財產業估值將達五千億美元、管理資產(Asset Under Management)更可望來到二.二兆美元,超過六十六兆新台幣。

 

迷思一》穩贏必勝? 機器人無法保證做大績效!


但這個彷彿搖滾巨星般降臨,堪稱今年台灣金融市場熱門關鍵字的「理財機器人」,真有這麼「神」嗎?事實上,連機器人理財的開發者都說:大家誤會了!

真相:機器人理財能提供投資配置建議,但無法保障報酬最大化。

理財機器人,有兩個最重要的步驟。第一,就是金融機構透過程式,去了解客戶特性與風險取向(這就是金融界俗稱的KYC,know your customer)。

再來,交易策略轉換為演算法,從原本的人為操作,轉為「全無或極少人工」來進行接近無人化、甚至自動化服務。但是,這些過程,都與投資人最在意的「報酬最大化」沒有絕對關係!

「機器人理財,並不是報明牌的工具」,投身機器理財新創超過兩年的Trading Valley創辦人彭瀚生解釋,雖然有少數新創公司,能透過量化交易進行短線操作,追求報酬極大化,但世界代表性的理財機器人公司:美國的Wealthfront或Betterment,他們主要服務仍是資產組合建議。「如果你是很有經驗的積極投資人,希望追求一五到二○%,甚至以上的年化報酬,那絕對不是機器人理財的客群。」

也就是說,「報酬最大化」絕非理財機器人主要目標,相較於快速累積資金,現有機器人服務更鼓勵「細水長流」,提供中、長期比較好的收益。

「機器人理財一定會有風險」,彭瀚生提醒投資人,「它只是把風險控制在你能接受的範圍,當市場出現波動再根據你的風險承受度,自動調整投資組合。」

瑞士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凌雲也提醒,投資人不能僅從名字來認識該服務,「Robo Advisor,這個名稱錯到極點」,他直言,現今理財機器人服務,根本沒有Advice,充其量只是財務規畫的模組化而已。

除此之外,許多理財機器人主打結合「人工智慧」 (AI),消費者在使用前恐得先問清楚。因為在機器人理財服務中,AI更有可能運用在客戶服務的階段,而非選擇投資標的,更遑論自我學習、改進演算法等更進階運用。

 

迷思二》多角布局?機器人能投資的商品有限!


「熟悉產業界的人就知道,AI發展才正在起步」,陳琪龍坦言,「AI在選股邏輯、模型選擇,什麼都可以做,但是選完之後能不能幫投資人穩定地賺錢,這才是重點。」

真相:多數台灣理財機器人,目前投資標的其實有限。

「雖然機器人理財無法成為獲利保證,總能幫我找出最佳投資組合吧!」當你聽到這樣的說法,可能要先打上問號,因為台灣理財機器人在選擇投資標的上,就像是雙手被綁住一般,被兩個「基本假設」所限制。

首先在台灣,由於ETF(指數化基金)種類、投資範圍有限,流動性也略微不足。「共同基金」仍是唯一可被納入投資組合中的產品。這與美國、英國甚至日本的理財機器人,以ETF作為主要投資標的,是截然不同。

為何機器人理財中,ETF會比基金要理想?因為ETF以指數為主要的追蹤標的,持股內容大體上與指數差異不遠,產品資訊更為透明。反觀目前台灣基金資訊相對不開放,僅公布前十大持股名單,也不一定能看到最即時的資訊。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提供正確、即時的產品資訊,演算法也會被錯誤的資訊所矇騙。大拇哥投顧行銷企畫主管王克瑞解釋,「沒有處理、驗證過的數據就是trash,演算法就是trash in、trash out(得到垃圾資訊、吐出垃圾策略)」,再厲害的演算法,也無法得出最佳化的結果。

 

迷思三》優於人類?全面自動化服務仍有難度!


實際上:機器人理財距離完全自動化,仍有距離。

機器人理財,之所以被認為優於人為操作,在於其中立且能掌握巨量資料的能力,「不過目前已上線的服務都還不能做到完全的自動化、無人為干涉的程度。」彭瀚生表示。

 

股神教戰》盯三細節 別投資自己不了解的工具!


即使當前美國機器人理財龍頭之一的Betterment,面對去年六月二十三日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導致市場大跌時,也曾因風險波動過大,暫時中止演算法運作,引發市場質疑聲浪。

甚至也有業者質疑,這樣自動化交易的投資工具,是否能被投資人所接受,恐怕也要打上問號。

張凌雲認為,理財機器人,不能只有自動化、動態調整投資組合而已,「真正的建議是,客人能不能在市場變動,可以告訴我,說我的投資組合會不會受到影響,需不需要擔心,這個才是advice。」

股神巴菲特有一條為人所熟知的投資準則,「從不投資自己不了解的企業」,對於理財工具而言,投資人也應該如此,因此,有幾個細節是你應該注意的:

首先,與投資人最直接相關的就是費用問題,基金達人羅際夫認為,如果選擇機器人理財服務,成本就不能比現有的基金或理專服務還要高,「表面上的費用低,但會不會有其他內含費用,這是投資人必須注意的。」

技術方面,投資人應該要問清楚,是否提供動態調整投資組合再平衡的功能,是即時調整,還是定期調整?以及演算法是否具備機器學習,甚至深度學習的自我調整機制,還是只是單純自動化投資工具?

但投資人需要考慮的地方還有一點:自機器人理財技術發展至今,尚未經過一次如二○○八年金融海嘯般的巨大空頭考驗,如果未來真的會發生如此大幅度的股市重挫,機器人能否真能提出合理的投資建議?這點恐怕沒有人敢打包票。

 

機器人

 

機器人

延伸閱讀

2022年股市波動劇烈  機器人理財是小資族的好選擇
2022年股市波動劇烈 機器人理財是小資族的好選擇

2022-02-24

防疫宅經濟 投資首選:兆豐銀行「理財e把兆」機器人理財
防疫宅經濟 投資首選:兆豐銀行「理財e把兆」機器人理財

2020-03-26

讓機器人理財真的「夠無情」  中信銀出招消滅「人類惰性」
讓機器人理財真的「夠無情」 中信銀出招消滅「人類惰性」

2019-07-24

機器人理財是一種行銷噱頭?!
機器人理財是一種行銷噱頭?!

2018-07-10

銀行以暖心服務 更勝機器人理財
銀行以暖心服務 更勝機器人理財

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