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選股應用》兩位台股價值型投資專家教戰 學股神一樣思考 找出台灣12檔「金牛股」

選股應用》兩位台股價值型投資專家教戰 學股神一樣思考 找出台灣12檔「金牛股」

謝富旭

聰明理財

攝影/劉咸昌

1064期

2017-05-11 15:17

許多台灣巴菲特迷不斷思索的問題是,如果「股神」生在台灣,他會投資什麼樣的股票?讓台灣的巴菲特信徒與專家告訴我們,有哪些台股符合巴菲特鍾愛的投資特質。

「我認為巴菲特還是原來那個巴菲特,他依然專注於投資高獲利、具有深廣護城河,以及他可以充分理解的公司。只是時代變了,迫使他做出調整,但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精髓依然沒有任何改變!」四十六歲,一直期許自己以巴菲特哲學來實踐投資道路的周文偉,在巴菲特股東會舉行前夕,接受本刊採訪如此說。

「為什麼聯合航空股價跌到四至五美元時,巴菲特不買,而是等到去年聯航股價一路走升至五十幾美元才出手?」周文偉解釋道:「巴菲特不會隨便進行『撈底』(指猜測股價底部),他是看到美國航空產業在經過劇烈合併後,因為具有極強的寡占性,獲利出現結構性改善,他才出手。所以,他雖然沒有買在股價最低點,卻買在本益比(指每股股價除以每股盈餘)的最低點!」

「買航空股以及蘋果的動作,充分凸顯出巴菲特偏愛成熟產業中的獲利績優生哲學!」中華電信前財務長、目前擔任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的謝劍平,為巴菲特二○一六年的持股大轉換下了一個注腳。

 

買進》享有壟斷市場地位的股票


謝劍平指出,巴菲特去年的投資組合劇烈轉換,點出了眾多投資人的一個迷思:我們總以為處在產業發展高原期的企業,投資價值很有限。然而,在漫長的產業發展過程中,許多企業因為種種因素,可能是市場趨於壟斷,或產品具有獨特性等,在高原期反而更能創造出驚人獲利。

這種在產業發展週期中,雖處於高原期,卻能創造出豐沛獲利與現金的公司,就是所謂的「金牛股」。就如同一頭乳牛般,其泌乳的高峰期是在其成牛期,太年輕的牛,乳汁分泌未必多。

然而,話說回來,處於產業發展高原期的企業未必就能成為金牛股。成為金牛股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產品利潤要好,甚至還能掌握一些定價權。第二、就是巴菲特常掛在嘴邊的「護城河」,例如具有獨特的配方、領先的技術或專利、突出的品牌形象或享有壟斷或寡占的市場地位。第三、不須一而再地對產品升級投入龐大的資本支出或研發,免得公司利潤被持續不斷的資本支出吃光。

 

股神

▲點圖放大

 

獨鍾》有金牛特質的股票


具有上述金牛特質的,大多屬於具有強勢品牌的民生消費股、有特許性的金融業與公用事業,以及講究獨門技術或配方的化工股或製造業。兩相對照,你會發現,巴菲特長期持有的可口可樂、卡夫食品、寶僑(已換股成金頂電池)、富國銀行、美國運通、數家太陽能發電廠、陶氏化學、杜邦、艾仕得塗料,以及去年投資的蘋果、四大航空公司、天狼星衛星等,莫不具有金牛股的二至三項特質。

我們從巴菲特情有獨鍾的金牛特質中,設定毛利率超過二○%、自由現金流量(營運現金流量扣掉投資現金流量)占營收比重八%以上、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超過一○%,以及具有良好配息紀錄等幾個條件進行海選時發現,台股中具有「金牛股」特質的股票,很巧合的是,也分布在食品、化工、利基型電子產業、休閒零售與公用事業等產業中。

 

投資》嘴巴吃進、肚子拉出的股票


以周文偉持有長達十二年的中華食來說,其品牌「中華豆腐」在台灣盒裝豆腐市占率高達七○%,毛利率三六%。由於做豆腐不需要不斷砸資本支出,使得中華食自由現金流量占營收比重高達一九%。換句話說,中華食每做一百元生意,就有十九元是可以自由運用的,可用來發股利、打廣告,甚至購併海外的食品廠進行擴張。

最近一年,周文偉大舉處分手上中華電信持股,轉進日友、德麥與山林水三檔股票。他指出:「賣中華電的理由是,董事長改為官派,可預見未來將背負更沉重的政策性壓力,對獲利有不利影響。而且巴菲特的護城河哲學告訴我們,除了要擁有一條深廣的護城河,且在河裡養幾條鱷魚嚇阻競爭對手外,城中還要住一位高貴英明的城主。我是因為(中華電信)城主不合我意,我才賣掉的。」

提到德麥這檔股票,周文偉認為,投資邏輯與他十二年前投資中華食是如出一轍的:「德麥是台灣烘焙原料的霸主,平均每一百家烘焙業者,高達九十家以上都向它購買麵粉、乳酪、乾果和發酵粉等各種烘焙原料。生產這些原料不須資本密集的設備,甚至很多都是進口的,但是德麥擁有七十幾位烘焙師傅,精心研發出不計其數的烘焙配方,這就是令同業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周文偉不僅喜歡投資嘴巴吃進去的股票,也喜歡買肚子拉出來的股票──即垃圾或汙水處理股票。他認為,吃與拉,是人類恆久不變的需求。

周文偉在擔任代課老師時,有一次學校健康檢查為教職員抽血,他隨口問廢棄針頭要如何處理,才知道原來台灣有專門處理這類醫療廢棄物的公司,就是日友。

日友在台醫療廢棄物處理市占率高達四成,也幫台積電等許多電子廠處理事業廢棄物。周文偉在日友興櫃、股價四十多元時,就已經開始「存」日友。直到日友上市後股價漲到一百五十多元,周文偉還沒賣,但讓他更關注於廢棄物處理相關的股票,山林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現的。

山林水是家汙水處理廠,目前在台灣的羅東與楠梓兩處興建汙水處理廠,特許權長達三十五年。因為大股東中國北控水務的關係,也在中國北京營運一座汙水處理廠。

去年日友毛利率高達五八%,山林水三八.九%,自由現金流量占營收分別是四五.九%與一三.七%,雖然做的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生意,卻是很賺錢的生意。

如果說,巴菲特所投資的可口可樂是可樂的代名詞,那麼美國運通就是有錢人信用卡的代名詞,而喜斯糖果則是美國情人間互相送禮的代名詞。這種深植人心的品牌力,亦是找尋台灣金牛股的一條有利線索。

 

長抱》有獨特利基和品牌力的股票


謝劍平分享他的三檔私房持股:葡萄王、誠品生活以及網家。他指出,台灣畢竟不像美國,具有廣大市場以及強大創造力能醞釀具世界競爭力的超強企業,所以應該從獨特的利基性和品牌力來定義適合長抱的價值投資。

在巴菲特傳記《雪球》一書中,巴菲特就傳神地描述低毛利公司的悲涼。他說:「波克夏曾經是美國西裝襯裡最大製造商,而且管理階層與客戶擁有非常好的私人交情。但這又怎樣?當你約客戶出來打球,開口要求提高幾毛錢的出貨價時,客戶會抬起頭來驚訝地望著你說:『別傻了,你在說什麼鬼話!』」經營紡織廠的經驗讓巴菲特深深覺得,能夠投資一門本小利多,擁有產品定價權的生意,才是致富的王道。

對謝劍平而言,之所以投資誠品生活,是因為它不僅是書店或百貨賣場,更是一種台灣文青與小資的代名詞、一種生活風格,這種獨特品牌認同使其擁有高達四七.九%的毛利率,遠高於一般零售通路業者。誠品生活在中國展店大獲好評,更為其增添未來成長動能。

即使是金牛股,也須搭配合理的買進價,才是巴菲特價值投資哲學的王道。巴菲特買蘋果,以蘋果一六會計年度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八.三五美元推算,巴菲特買進時(一二○至一二五美元)的本益比在十五倍上下。即使他與夥伴蒙格盛讚亞馬遜,但仍對亞馬遜的股價望而興嘆。這種作法,也可當成台股投資人考量金牛股買進價位的參考座標。

一言以蔽之,摘天上的星星(明星熱門股)代價很高,風險很大。但與其用便宜價位買瘦狗(低毛利率股)或問題學生股(有經營問題的低價股),倒不如以合理的價位買金牛股,這就是波克夏今年股東會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謝劍平

謝劍平

出生:1960 年

現職:台灣科技大學 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經歷:中華電信前財務長

私房股: 誠品 葡萄王 生活 網家

 

周文偉(首圖)

出生:1971 年

現職:財經作家及專業投資人

著作:《流浪教師存零股 存到 3000 萬》

私房股: 日友 山林

 

口氣不小,但看看過去幾年的表現,讓人不敢輕忽momo的企圖心。

 

截至目前為止,momo會員人數已經逼近1100萬名,等於接近一半的台灣人都已是momo會員,平均每日流量540萬人次,每個月不重複訪客就有900萬人(包括電腦和手機),每個月至少都有100萬筆的訂單成交。

 

觀察momo一路的成長軌跡:自從網路購物平台成立以來,momo創下從未衰退的紀錄。營收從2009年跨越100億元之後,2013年飛越200億元、2017年300億元、2018年400億元,去年(2019年)營收正式跨入「500億元俱樂部」。回顧過去10年,年平均成長率超過2成,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成長動能,但momo還有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1千億元大關!

 

早在2014年,當時董事長林福星喊出7年計畫,也就是7年後要做到1千億元的雄心壯志(等於2022年要完成),《今周刊》採訪團隊在3月中旬專訪現任董事長、2014年時任總經理的林啟峰,請問當年支票是否兌現,「那當然!」輕描淡寫一句話,林啟峰的信心不在口氣,在行動。

 

坐穩台灣電商一哥的寶座,momo早已無人能撼動,但誰知道,當年的momo從電視購物頻道起家,在富邦集團裡,只是一家微不足道的小公司;比起同集團裡的金控、電信,資本額動輒1千億元以上、每年獲利都是好幾百億元計,「公司太小,反而沒有大人管。」一位在momo資歷超過5年的員工說。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momo

 

 

銅管仔車邊修邊上路  千億營收指日可待

 

「momo是銅管仔車(台語,意指如破銅爛鐵的車子),邊開、邊修、邊上路。」富邦集團大家長蔡明忠不只一次這樣形容momo,在momo平台上賣衛生紙、賣醬油、甚至賣粉餅,這大概是當年以產物保險為本、開創富邦集團的創辦人蔡萬才都難以想像的。

 

但蔡明忠的「銅管仔車」不是對momo的輕蔑,相反地,是對momo現在成績單的最大肯定。他的意思是,這個當年毫不起眼的小公司,沒有多加看顧,竟然自己長大成人了,還成為前景看好、成長可期的有為年輕人。

 

momo如何做到?

 

一跨出momo位在台北內湖大樓的電梯,迎面就是一張大海報,上面寫著「『快』是唯一無法破解的招式」,意思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下單快、出貨快、到貨要更快,速度,是決定電商經營的關鍵因素。

 

小錯不斷  林啟峰不諱言失敗史

 

「但momo還有一樣『快』是外界不知道的,那就是承認自己做錯、失敗也要『快』。」採訪這天,天氣陰霾,現任董事長林啟峰話匣子一開,就談起「失敗」。「momo做錯很多事,我們開過五十家藥妝店,最後忍痛收掉;我們開過實體的momo百貨,後來也是頂讓收掉。最後,我們承認自己現階段,學不會做實體。」

 

momo從2008年到2014年,前後7年的時間開了50家實體店面「momo藥妝」,最後以虧損10億元宣告慘敗,黯然離開街頭;也在2013年,決定把經營3年的「momo百貨」拱手轉讓,同樣賠錢退場。當時momo的資本額不到13億元,這兩筆實體通路的認賠收場,幾乎賠掉一個股本。

 

 

「當時公司風雨飄搖,我只好硬著頭皮去向老闆報告,要求增資。」林啟峰說,錢不能白白賠掉,這堂價值「一個股本」的課,讓momo從此決定揮別實體通路,「FOCUS」(專注),專心做好自己擅長的電商平台。學會專注,也讓momo閃過一場腥風血雨的風暴。

 

2017、2018年,同業的蝦皮與網家,因為C2C(個人對個人的電子商務)的運費補貼,打到雙方幾乎都「動搖國本」,兩邊都喊出「30億元之戰」(意指補貼商家高達30億元的運費),只有momo堅持站在岸邊,意志堅定地不踩進戰場,一心只想把電商平台顧好、做好,不跨足C2C。

 

事實證明,那兩年正是台灣電商市場重新洗牌的重要分界點,momo因為沒有加入戰爭,得以持盈保泰,維持穩健的財務體質,有更多資本可以快速投入下一場戰爭:建立倉儲等硬體自動化投資。從此momo的領先幅度一舉擴大,最大電商的寶座難以撼動。

 

商場的競爭詭譎多變,誰都難以預測,早期的挫敗可以成為養分,為自己儲備下一場戰役的能量。

 

但momo犯過的錯還不僅如此,中國市場也是慘痛一役;momo曾經投資一家中國的電視購物頻道,有一天,赫然發現公司上下從高階主管到基層的採購,幾乎每個人都收取比例不等的回扣,「收回扣」,是電商界最大禁忌,在中國市場竟然如此毫無遮掩地進行。

 

無論中國市場再大再美好,痛定思痛,momo最後仍收掉這家公司,另起爐灶。

 

momo

 

大商無算  付款條件給得好才拿得到好貨

 

就像蔡明忠說的,這輛銅管仔車就這樣,「邊開、邊修、邊上路」;林啟峰也坦言公司要求什麼都要「快」,但快又不免犯錯,所以要強心臟,容忍大家犯錯,錯了就改,繼續上路。

 

電商在台灣其實已經不算新生意,蓋倉儲、建物流,這些都已經是顯學,既然是顯學,就等於是大家都知道的硬道理。即使如此,仍然有人落敗有人勝出,背後關鍵因素才更令人好奇。

 

「大商無算。」林啟峰坐在椅上往後一靠,不談算計、不計成本毛利,開口談起歷史故事。

 

「清朝有兩大商人,一位是大家比較知道的胡雪巖,另一位叫孟洛川,他的經商之道講的就是『大商無算』,意思是做大生意不去斤斤計較小利。」林啟峰說,這是前任董事長林福星常講給大家聽的概念。

 

momo的平台上有將近300萬種商品,常流動的有60萬到80萬種,當大家汲汲營營算毛利,計較一毛錢、二毛錢的成本,林福星當時反向要求momo,給供貨商的票期盡可能縮短,後來momo幾乎多以30天期付款,相較同業間多半60天、甚至更長的票期,momo付款條件相對好。

 

「前幾年,其實momo自己財務也不是多好,但還是盡可能堅持這個付款方式。」一位財務主管分析momo的策略,付款條件好,供貨商自然就願意把最好、最新的貨先給momo賣,這在向來什麼都賣的電商平台上,就像momo自己的企業標語——「生活大小事都是momo的事」,商品、價格非常透明,消費者在網路上比過一輪之後,聰明的自然就會選擇在momo下單。

 

前董事長林福星是momo的創辦人,一路到2018年才因產金分離政策,只能專任富邦人壽而離職,但他給momo訂下的企業文化,仍一路影響至今。

 

 

林福星是台灣大學化工博士,他家裡在嘉義布袋的鄉間開雜貨店,從小雜貨店到大電商平台,他秉持一樣的經營之道,就是「價廉物美」,這四字比「大商無算」還更簡單易懂,也是momo內部至今最在意的文化精神。

 

草創初期,momo業績不夠大,許多3C商品甚至因為下單量不多,還無法直接向總公司訂貨,但為了讓平台上的貨品齊全,只能忍痛轉向經銷商拿貨,這樣一來成本當然比同業高,偏偏3C商品售價又是「死豬仔價」(價格一致性高),當時幾乎是「賣一台虧一台」,但為了堅持林福星訂下的「價廉物美」原則,momo仍咬牙賣,但也因為如此,營收得以迅速攀升,等到量衝大,終於才能向總公司下訂單,取得齊頭式的平等。

 

momo董事長

 

momo取名自more and more,商品豐富齊全、品質值得信賴、消費者覺得優惠的價格,就是『物美價廉』

── momo首任董事長 林福星

 

堅持價廉物美  隨時偵測調整價格

 

規模小的時候都堅持不能賣貴,如今已是電商一哥,早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價格管理機制」,透過內部比價系統,隨時偵測價格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果價格不對,momo會立刻回頭和供應商談降價。

 

這個比價系統還設有消費者回饋的投訴機制,消費者敏銳度高,只要覺得商品價格較貴,立刻就有投訴;透過數據計算,只要累積一定客訴,momo就會立刻調整訂價來反應。

 

「momo如今是這麼大的電商平台,理論上不應該比別人貴。」林啟峰話說得保守,但記者實地測試,以各大電商平台指標性的「帶貨商品」舒潔衛生紙為例,雖然各家平台的品項名稱有1、2字的差異,有的叫「棉絨膚觸」,有的叫「蓬柔舒膚」等,包裝大小也略有差異,且各平台還有不同的促銷方案,但換算下來,每抽單價仍以momo價格最低,「價廉物美」的精神確實貫徹。

 

 

大方向對了,儘管一路走來小錯不少,但momo營運從此扶搖向上,營收在去年正式突破500億元,來到518億元,和同業差距愈拉愈大,昔日的銅管仔車愈跑愈順之際,下一步,momo要做什麼?

 

林啟峰給了兩個明快答案,一是快馬加鞭設倉儲,達到全島24小時內送達目標,另一則是頭號競爭目標的鎖定,早就跳脫電商同業,而是瞄準實體通路的強大競爭者——全聯。

 

2017年開始,當同業為了運費補貼打得如火如荼時,momo已悄悄展開全台獵地,北、中、南都要成立物流中心,每塊地要2萬5千坪,至今只有北部確立完工投入運作;去年底才剛剛買下南部土地,南部物流中心預計明年下半年才能完工,而中部的物流中心,至今還沒個影。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momo

早年蔡明忠( 上圖左二) 口中的銅管仔車(左一為前董事長林福星,右二為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如今已是市值最高突破500億元的台灣電商一哥。

 

搶建倉儲  到貨時間決定成長動能

 

要靠近交流道、又要占地遼闊,哪有那麼容易找?找不到物流中心的地,那就先設衛星倉儲,但即使是衛星倉,土地也要5千坪,可租可買,只要有地就好。這幾年,momo已經在北中南廣設16個衛星倉,可以大幅縮減到貨時間,是電商營運最重要的成長動能。

 

「舉例來說,幫寶適紙尿布在日本製造,進口來台從台北港、基隆港上貨,物流車隊透過大數據直接配送到屏東衛星倉、台南衛星倉等,並且把配比都算好。客人訂貨時,就近的衛星倉直接送達,例如屏東一帶的客人下單,就從屏東衛星倉出貨,這樣可以縮短至2、3小時內送達。過去商品放在桃園的大倉庫,要送到屏東,再怎麼快至少也要1天的時間。」林啟峰三言兩語,把衛星倉扮演的角色與送貨時間的關係,解釋得很清楚。

 

 

大幅縮短從下單到取貨時間,就會快速推動公司成長。在疫情發生之前,momo已經擬定接連幾年每年要成長25%的目標;疫情發生,有可能再推一把,2022年的「1千億計畫」或許將提前達陣。

 

台灣零售業每年創造近4兆元營運規模,其中龍頭老大是統一超商,去年營收1千5百多億元;老二全聯緊追在後,營業額也有1千3百億元;第3名是好市多,第4名新光三越⋯⋯,momo排名第7。即使網路發展多時,零售業至今仍是實體通路的天下。

 

「台灣實體與電商的比重,約是85%比15%。」有「電商教父」之稱的91APP執行長何英圻表示,這個比重大約已是穩定成熟狀態,但雙方都不安於室,拚命往「虛實融合」(OMO)快速靠攏。

 

momo

 

物流

圖一(攝影/蕭芃凱)

 

物流

北部物流中心(圖一)建立後,大幅縮短到貨時間,去年底,momo再砸重金買下南部物流中心土地(上圖),將是營運邁向千億元大關的重要利器。(攝影/陳弘岱)

 

momo

▲點擊圖片放大

 

創新理論

 

亞馬遜執行長

 

虛實融合是趨勢  線上線下激戰時代來了

 

如果「虛實融合」是未來的零售趨勢,那麼線上、線下開打恐怕將是一場難以避免的戰役。

 

「『全先生』是我們可敬的對手。」momo顯然早就嗅到這個趨勢,在內部會議上,主管們常以「全先生」稱呼這位假想敵,顯然將全聯視為最重要的對手,早已是momo上下不諱言的一致目標。

 

只是,momo營收規模5百億元,敢放眼直接挑戰1千3百億元的全聯,口氣不小。

 

「這兩家的文化很像,一個蓋房子(元利建設,指全聯)、一家開金控(momo),都不是流通本業,但老闆都很精打細算。」同業這樣分析這兩家零售業的「後起之秀」,但其實更像的是,這兩家公司近幾年業績都是異軍突起,momo的年成長率突破2成,全聯也不遑多讓,連年都有2位數成長。

 

全聯最近更進一步推出「實體電商」服務,展現跨足OMO的企圖心十足,而momo呢?

 

「我們把電商做好做滿,只要體質好,隨時併購都可以一步跨到實體。」一句話充分展現林啟峰不畏戰的信心與戰力。

 

還未開戰,硝煙味已經十足。如果虛實整合將是零售業必然的趨勢,那麼這兩家仰角最高的兩強之爭,恐怕會是一場難以避免的精采對決。

 

零售業

 

馬雲

 

零售業

 

momo

延伸閱讀
巴菲特布局有護城河產業,加碼能源股搶獨佔事業…危機入市,低點買進西方石油
巴菲特布局有護城河產業,加碼能源股搶獨佔事業…危機入市,低點買進西方石油

2023-07-11

巴菲特大推的國民理財術,20年成績總盤點 ETF養錢 全解析
巴菲特大推的國民理財術,20年成績總盤點 ETF養錢 全解析

2023-06-14

巴菲特大讚台積電很棒,但波克夏持股全出清!股神上季還賣哪些股票?心頭好是這幾檔
巴菲特大讚台積電很棒,但波克夏持股全出清!股神上季還賣哪些股票?心頭好是這幾檔

2023-05-16

波克夏股東會/巴菲特大讚台積電:沒有一家公司和它同等級!為何要大砍持股?「公司很好但地點不好」
波克夏股東會/巴菲特大讚台積電:沒有一家公司和它同等級!為何要大砍持股?「公司很好但地點不好」

2023-05-07

全球瞭望》波克夏年會將登場!股神解籤未來投資最新建議 巴菲特:QA給問比去年多
全球瞭望》波克夏年會將登場!股神解籤未來投資最新建議 巴菲特:QA給問比去年多

20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