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林長忠,以打獵心態做投資,雖有小賺,但財富難以累積;10年前,老婆說了一句「螢幕上的價格,難道比陪伴女兒的價值重要?」讓他領悟到兼顧家人與理財的「農夫投資法」,現在退休金規畫已勝券在握。
林長忠將過去二十年投資歷程切片,自認「V」形左半部、二十多歲的理財行為,與右半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最大差異,就在「目標」二字。「年輕時積極投資,自認理財目的,在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後來才發現,其實我根本就沒有目標,不太在意風險,只是聽到市場明牌、想著快速致富,就急忙進場的散戶。」換言之,以理財行為區分,三十歲前,他是一心只想高報酬,卻忽略高風險的「暴衝跑者」。
暴衝的投資獵人〉買股慘賠經驗 了解風險再配置
環遊世界是許多人的退休夢想,林長忠認為,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長跑方式,不用真的等到退休,也能開始世界走透透。
(圖/林長忠提供)
這一跤摔得不甘心,林長忠為了雪恥,每天下班後,就埋首在電腦前,拚命做功課、搜尋資料、反覆分析研究,甚至熬夜看美股,如此日復一日;直到女兒出生那一年,老婆一句話才讓他驚醒,改變過去投資模式,走入V形右半部。
「那天夜裡,女兒哭不停,我雙眼直盯著螢幕上的股價,一點反應也沒有;老婆安撫著女兒,對我抱怨,螢幕上的價格,難道比陪伴女兒的價值更重要?」林長忠瞬間被點醒,「老婆說得對,我這樣窮忙半天,不但沒賺到大財富,還賠掉與家人相處的時光,真是不值得。」
那年,林長忠三十一歲,他得到最大啟示是:「理財是用來規畫的,不是拿來投機的。」他說,二十多歲投資,為了快速累積財富,就老想著要短線投機,投資模式就像獵人,「看到黑影就開槍」。但有了家庭、小孩後,多了責任感,理財目標設定也越來越清晰;以前只看報酬,現在會先想到風險,再做配置。
「以前,自認有退休金規畫目標,但常走走停停,甚至沒到目的地就下車;真正定下目標後,我決定不再當『獵人』,而要改當『農夫』了。」他解釋,農夫的特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目標很清楚,且四季耕耘、持續投入不間斷,最重要的是,只要種植,就能固定收割,收益穩定且能產生複利效果。
穩健的理財農夫〉設定退休目標 持續投資不間斷
反觀獵人,不重視固定收益,只看重資本利得。「過去,我最喜歡的就是獲利暴衝、股價暴漲標的;很像獵人,今天要是獵到一頭山豬,市場就會給很高的本益比,但不保證明天、後天也這麼幸運,都能順利捕獲山豬。」靠著大量閱讀,林長忠從書本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退休金理財方案,並逐步落實。
他說,為了要突破一心只想獲利,而忘了風險的盲點,就必須啟動「自動化機制」;像定期定額投資,不但能有效平均投入成本,且不間斷,就是退休金規畫好的開始。
另一方面,為了避免短視近利、短線頻繁進出,他努力提升自我價值、追求工作表現,後來成為公司當時最年輕的襄理。自此,他的月薪就再也沒有低於六位數。「為了達到退休金目標五千萬元,我除了認真工作、累積財富外,最重要的還是透過理財配置,才能在二十五年後順利達陣。」
他分享,這就像自己開一家「年金有限公司」,在累積退休金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必須慎選員工(理財標的)。「比方說,農夫型標的條件,是每年要能穩定配息四%以上,且股利成長率要在三至四%左右;若是債券基金,殖利率最好都有五%。但像獵人型標的、一些新創公司,價格暴漲暴跌,就要盡量避開。」
豐收的開心農場〉母子基金投資法 六%停利再投資
他強調,退休金規畫一旦有了明確目標,就不易迷失方向;在資產配置過程中,也會有「再平衡」概念。「投資組合要能攻守兼備,適時平衡風險;像我就透過以債養股方式,達到再平衡目的。」
舉例來說,目前林長忠股債配置比例為,股六債四;每月薪資扣掉日常開銷後,他便將資金分別投入美國優質債券,及高收益債券基金中,再透過系統設定,每月從這兩檔債券基金中,轉出一定金額,投入亞太高股息基金、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及美國價值股票基金。
透過定期定額持續投入後,一旦股票型基金獲利超過六%,林長忠就會執行停利,將獲利部分落袋為安,再滾回債券型基金中。「這種母子基金投資法,最大好處是可平衡風險,嚴格執行停利的結果,也會讓這場馬拉松長跑,變得更有紀律。」
林長忠說,二十年前的自己,以打獵心態做投資,雖有小賺,但財富難以累積;十年前,領悟到「農夫投資法」的可貴後,便以這套方式持之以恆,甚至改良,「以前,我只集中投資台股,之後發現這樣不夠分散,且距離太近,消息干擾太多,自己也容易被影響。後來,我嘗試布局海外,放眼全世界,這樣能收割的農作物也就更多了。」
照著這套理財規畫,林長忠不用等到真正退休,就已開始啟動「環遊世界」的夢想;「上次的瑞士行最讓我感動,接下來還計畫要去不丹……。」他深信,對於達成退休金目標,已勝券在握。
林長忠
出生:1973年
現職:業務行銷主管
家庭:已婚,育有二女
興趣:閱讀、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