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就是要流動才會產生效益,如果經費撥出去,卻被轉到存款帳戶留滯不動,這經濟體必然完蛋。
加稅不是原因,是結果,是政府花錢沒節制必然產生的後遺症。先不討論有無弊端,但是效率缺失、錢撒錯地方是必然的。很多年前,高希均剛回台灣創辦《天下》雜誌時一直鼓吹: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這句話的威力,我們這幾年可深刻體會了。
行政院院長林全把退撫金改革當成重要政策來處理,方向是對的,但是下場可能很慘。自有歷史以來,想要對既得利益動刀的理想主義,都很難逃脫這宿命。遠的不講,剛下台的小馬哥,並沒有回避這挑戰,不惜犧牲最支持他的公教人員利益要割除毒瘤,結果是所有人都唾棄他,現在連去香港自由行都不可得。
怎樣才能處理這問題呢?退休金是好設計,有退休金的國家人民不會全面性暴動,因為推翻現體制,就像點火燒自己鈔票一樣。問題不在該不該有,而是負擔不起。經濟發展上來看,亞洲國家退休金制度還有個共同問題,就是這移轉性財富,很難轉化為成長來源。
領到退休金的人,把錢存起來不花、不投資,這是私人美德,但卻不利整體發展。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寫過,一百多歲的金、銀婆婆,領到的老人年金,還是以存起來為最主要的處理手段。看到沒,一百多歲的人瑞還在存錢!這是存來幹嘛?這在日本不是特例,在台灣也很常見。
錢,作為一種資源,就是要流動才會產生效益。所有的經濟政策,都根植於花出去的錢會不斷流轉,創造出比原始預算更多的產值這個假設。如果預算都與老人年金一樣,經費撥出去,卻被轉到存款帳戶留滯不動,或是藏在連自己都忘掉的垃圾袋裡面,最後被當遺物送進焚化爐,這經濟體必然完蛋。日本景氣停滯已經超過二十年,台灣看來也將走上相同軌道。
我們現在的各種退休金,就是這樣,無法對未來發展有推動作用。台灣人還多了一樣惡習──出國旅遊,對個人很美好,但是對台灣經濟很糟糕。在退休族有限的消費中,很大比例是出國旅遊,例如某某老師退休後,夫妻倆年年去這玩、去那泡溫泉,恐怕這也是讓很多繳稅族不爽的地方。
該如何處理?曾經聽過一個最佳建議:月退俸,一半用消費券發放。如果老先生、老太太願意花錢,偶爾去嘗嘗小青年創業做的非傳統美食,既豐富自己的生活,也提高正在掙扎年輕人存活機會,這樣的社會應該比較和諧吧?
沒傷到既得利益者,強制消費又可以促進經濟活動,有決策能力的大人們,要不要考慮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