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伯攜手郭台銘、對抗張虔生的策略,為什麼沒有獲得過半數股東的支持?不符國際慣例、嚴重影響股東利益的設計,加上產業對抗紅潮、尋求整合的聲音,決定鴻矽戀的破局命運。
結果出爐,兩大關鍵議案都未獲出席股東過半支持票數;而此一結果其實不令人意外。
首先,早在日月光公布收購結果的九月二十二日,矽品多數股東對這樁購併的態度已昭然若揭。當時矽品股東參與應賣股權超過十一.四七億股,占矽品總股權高達三六.八%,遠高過二十五%的收購目標,這數字明確表達矽品股東對日月光收購條件的支持。
另一方面,雖然林文伯緊急找了鴻海結盟,擔任白騎士角色,然而這套「反購併」結盟策略的規畫,也明顯不符國際慣例;綜觀國際敵意購併的案例,鮮少有出價比敵意購併者低、還能成功救援的個案。
鴻海換股條件打折扣 難以說服股東
經由愛力根董事會的評估後,拒絕范立恩購併提案。後來,愛力根找上學名藥廠Actavis(阿特維斯)作為白騎士,阿特維斯提出一項包含現金與換股的交易方式,以二一九美元買愛力根一股的條件,遠比范立恩開出的條件優渥,成功讓范立恩摸摸鼻子走人。
反觀這次擔任白騎士的鴻海,不但沒有拿出更多現金搶親,還開出二.三四股矽品交換鴻海一股,依照十月十五日矽品股東會投票表決前一日的收盤價來看,矽品竟折價九.七%與鴻海換股,讓矽品折價換股的條件,遠低於日月光提出的一股四十五元現金收購。
一名知情人士指出,矽品和鴻海的合作案,其實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談,一直沒談成的原因,就在於和郭台銘條件談不攏。但這次為了救急,林文伯也不得不答應這樣的條件,「他挑了一個最糟糕的時間做這件策略合作案。」
雖然郭台銘不斷強調,雙方的結盟將能帶來「一加一大於五」的綜效,但不少外資質疑,既然綜效可觀,為什麼雙方的換股比例卻是讓矽品折價進行換股?向來以獲利績效作為首要考量指標的外資,更不可能支持眼前這項可能損及股東利益的結盟案,而捨棄日月光提出的收購條件。
包括機構股東服務公司(ISS)出具的報告也直指,矽品與鴻海的換股,沒有充分的合理性,將導致矽品股東短期面臨大幅稀釋狀況,兩者的換股案綜效無法量化。另一份牽動外資態度、來自Glass Lewis的報告,同樣也因稀釋股權,以及換股比例過低的理由,反對矽品股東會議案。
「保守來看,至少有一半外資,看著ISS報告去投票。」一名科技業IR(專責投資人關係)強調。
股權大幅稀釋 股東利益嚴重受損
這起購併案在業界引發討論,不乏贊成者。如一家半導體代理商日前舉行董事會,特別就此案進行討論,若遇到像日月光的購併條件時,董事是否要接受?而這家半導體代理商,除了一名董事是矽品利害關係人而提前離席迴避,其餘九位董事一致表示可以接受。
由此不難看出,台灣半導體業界對於紅潮來襲、產業整併的焦慮越來越深,業界不乏對這項敵意購併的贊同聲音。具吸引力的,不只是日月光願意拿出真金白銀的購併條件,產業整併更是業界所期盼的。
業界盼雙雄整合擴大規模 不惡性殺價競爭
矽品股東會的結果,一方面顯示股東對換股案的反對態度,一方面也顯示日月光從財務投資出發到尋求產業整合的訴求見效。儘管股東會後,林文伯並未把鴻矽戀結局說死,還留有合作的伏筆,同時對日月光發起收購無效的訴訟。但半導體業界多半認為,日月光成為矽品最大股東已是不爭事實,接下來日月光、矽品、鴻海三方關係是否會出現新局,或許需要主事者更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