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後QE時代,資產配置究竟要多元投資分散風險,還是應單一投資好好看護?
假設買一個全球股價指數,過去十五年,歷經科技泡沬及次貸風暴,它含息的美元名目年報酬率是五.二%。相較美國公債的五.三%,高評等債的六.四%,高收益債的七.六%及新興債的十六%,似顯不高。不過,若看過去五年,也就是金融海嘯後的這段期間,全球股價指數的年報酬率約十四.三%,相較美國公債的三.六%,高評等債的九.六%,高收益債的十四.四%及新興債的十.四%,卻表現地極為亮眼,反映出「擇時性」在資產配置時的重要考量。
再看期間最大損失,全球股價指數在金融海嘯期間,一度重挫達六成。相較高評等債的負一成五,及高收益債、新興債的負三成,可謂重大虧損,但美國公債卻逆勢上漲近兩成,反映出「波動性及相關性」在資產配置時的另一層重要考量。
這帶給我們三個啟示:其一,除非你是股神,否則單一投資在某類資產的風險,將較多元投資大上許多。曾有客戶說:我也有多元投資啊,但怎麼還是賠上許多。細究一番,他買了多檔的全球成長股、新興股、拉美股、礦業股、能源股。事實上,這些資產的相關性高,幾可歸類於單一投資。
其二,倘佈局全球股價指數,波動程度會低於區域型及產業型的股票,對穩健型的投資者而言,不失為在股票組合裡的多元投資標的。第三,若運氣背,碰上嚴重的金融風暴,假使買的是全球型的股票或債券組合,通常不是講停損的好時機,反倒是絕佳的加碼時點。
以趨勢而言,美國在今年十月後可能結束購債,但離升息仍有一段期間。全球經濟活動料續擴張,儘管時有干擾,全球股市再創新高的潛能尚存。不過指數畢竟已漲了五年,投資信心不免戒慎恐懼,這種情緒反映在債市上相當明顯。從美國央行態度、景氣走勢及股市行情來看,美歐公債利率今年似應走升,但現況卻是直直走落,甚至出現西班牙公債利率還比美國低的奇特現象。此外,高收益債利率也來到歷史低點。這意謂龐大資金仍有去化尋息的壓力,同時市場對歐洲接棒美國QE的期望增加,而股市新高的避險氛圍也壓縮了債券利率的上彈空間。
處在後QE時代,現正面臨資金行情走向景氣行情的轉換階段。資產配置不論要擺出世足賽五三二著重進攻的陣勢,抑或三三四傾向防禦的兵仗,都說明再怎麼厲害的金靴勁旅,中場與後衛堅實的防守才是立於不敗的重要支柱,同時也顯示出多元投資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