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本刊「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發現,國人在退休理財的規畫上普遍存在「太晚投入」、「心態保守」兩大問題,影響所及,累積退休金時不僅「本金偏低」,同時也有「報酬率不足」的困境。
先打造一張理財安全網
先打造一張理財安全網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國人對政府退休金管理的信賴感普遍欠佳,理由之一是「勞保基金恐將破產」,事實上,「勞保」與「勞退」屬於完全不同的機制,前者是「現在的工作者付錢給現在的退休族」,後者是「現在的自己,付錢給未來的自己」;也就是,勞保破產危機來自於「未來工作者數量減少,不足以支應未來退休族的數量」,但勞退制度沒有這個問題,現在投入,存的錢就是自己未來能拿到的錢,沒有破產問題。
除此之外,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勞退的好處還包括保障收益率達到兩年期定存利率,繳交的費用可以免計入所得,「整體來說,勞退基金不需要手續費、管理費,甚至也不會有資本利得稅,既無費用收取、可節稅,保本還保證收益,這樣的資產管理平台真的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了!」葉崇琦說。
從理財與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勞退帳戶等於是「建立強迫儲蓄的保本部位」。葉崇琦分析,勞退帳戶是「每月固定投入,且須等到退休才能領出錢來的戶頭」,如果對自己的投資紀律缺乏信心,參與勞退自提是絕佳的解決之道。
在建立基本的「強迫儲蓄保本部位」之後,相當於為退休金理財規畫打下基礎,接下來的資產配置方向,應是「思考如何加速累積退休金」。
葉崇琦強調,在投資世界裡有一法則:「一百減去年齡,就是你應該投資於股票的資產配置比例。」這裡所謂的「股票」部位,在退休金規畫的議題上,可延伸解讀為「非保本、報酬率較高的資產部位」。
再建立非保本投資組合
「投資報酬率要比通貨膨脹率高,至少應達到三%至六%左右。用這樣的邏輯反推,選擇投資標的的波動度就應控制在一五%左右。」也就是,若以基金為累積退休金的工具,在選擇時,不妨留意這檔基金的「年化標準差」,標準差在一五%左右應可視為「及格水準」,超過這個數字,則風險較大。
另方面,根據《今周刊》調查,多數民眾在選擇作為退休理財的基金商品時,最希望該基金能夠主動達到「分散風險、資產配置的目標」,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確也不乏具有這種功能的基金。張維義舉例,如所謂的「生活形態基金」,通常是在一個「傘型基金」的架構底下,讓投資人選擇「保守」、「穩健」或「積極」的投資組合,「這種基金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且被證實是理想的退休金理財工具」。
此外,如「生命週期基金」,原則上是以投資人「距離退休的時間尚有多久」為依據,主動調整適當的資產配置。
依據時程,政府積極推動的「勞退基金自選投資平台方案」可望在二○一五年通過立法院三讀,並將於一六年正式上路;屆時,上述各類基金均有可能成為國人在勞退自提部分的投資選項。如果你是屆退族,自然可持續選擇以「保本」為主的投資工具,但若距離退休仍有一段不短的時間,選擇報酬率較高且風險有限的工具,或許更是加速累積退休金的理想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