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同時賺股票和匯率兩種錢,必須有很好的敏感度,才不會做錯方向,讓原本放大利潤的槓桿變臉成屠刀。
這種說法不是新題材,最近跳槽的債券天王葛洛斯,兩、三年前就認為將要進入加息循環,因而降低債券部位,導致他管理的基金績效大為落後。
賭央行加息,早晚會對,因為美國現在的利率水準處於歷史低點,沒有降息的空間,就算這個月不加,下個月不升,早晚總有一天要調息,只要堅持,這預言就會實現。只是對於投資者而言,沒有人可以這樣堅持。這牽扯到金融市場不是左右對稱,最明顯易見的現實就是作多可以長期持有,作空沒法長期。英文稱多方為「long(長)」,空方是「short(短)」,有其道理。
作多的看錯時機,買進股票之後股價下跌,只要挑的股票不差,可以靠每年的配息、配股反敗為勝。反之,看壞作空,結果股價上漲,那日子就難過了。就算資金豐富,可以一直補保證金,可是碰到開股東會、除息除權這種時候,會被強制回補,沒那麼多時間等待正義實現。
在利率看漲的循環,債券價格看跌,積極的操作者可以放空債券來賺錢。或者以最近發生在台灣的狀況,認同美元會因為利率的關係走強,那就是台幣要弱勢貶值,就可以賣掉台灣股票,趁台幣還沒貶到底之前,換成美元。
這操作目標要同時賺股票和匯率兩種錢,指數從九千三、九千四被賣到跌破九千點,枱面上先賺三、四百點的價差,匯率上再添兩、三個百分點,總報酬率算起來也接近十趴。聽起來好像沒很多,可是對於槓桿倍數很大的對沖基金而言,不到一個月就有這樣的成績,可就很肥美。
要賺這種錢,一個是對於利率、匯率還有股市之間的互動要熟稔,同時要有強大的融資和借券能力,才可以讓小波動變成大利潤。第二個條件,在期貨、選擇權開放之後,不像以前那麼困難,但是要像外資一樣在現貨和期貨市場同時操作,就沒對普通投資人開放。當然,還要有很好的敏感度,才不會做錯方向,讓原本放大利潤的槓桿變臉成屠刀。
政策轉換的時候,市場波動度變大,就有很多類似操作的機會,只是非專業投資者,在主、客觀限制下,通常只能當旁觀者。理論上,作多、作空都可以賺,只是沒有借券能力、沒有達到特定標準、不能從專業金融機構取得適當的工具,許多操作策略就無法運用,就算抓到趨勢,也無法把知識換成財富。
不過,我們也別怨嘆,就算央行這種位高權重的機構,也和凡人有相同的困擾。
景氣差的時候,他們想放錢,可是市場信心匱乏,利率再低還是沒有企業融資去創造就業機會,這就是過去幾年台灣、日本和美國碰到的問題。接下來,央行是不是就能把錢收回去?恐怕也是個疑問。如果收不回去,那現在不就是過度反應?
收放卡關的問題,讓官員們去煩惱,我們要注意多空這不對等的風險與利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