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曾聽過某位投資人因為買了某檔個股 的權證,大賺數倍甚至數10倍、一夕致富的故事;台灣證交所與證券商近年來也極力推廣這項「本薄利厚」的金融商品;更有不少人因操作權證績效優異或見解獨到而成為「名師」,開班授課、座無虛席。這使得權證成為眾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中,近年來頗受投資人歡迎的工具。
比起現股或信用交易,權證的確具有資金需求低、交易成本低,獲利倍數高的特性。不過,權證真的如同券商廣告、投顧名師所言那麼容易操作嗎?正在積少成多、累積財富的你,是否真的適合這項以小搏大的商品呢?
許多人因為不熟悉權證的特性,盲目進場的結果是賠錢出場。因此,真正搞懂權證相關的基本知識,掌握適當的投資機會,小錢才能夠變大錢。以下以鴻海的認購權證報價畫面為例,帶你一步步了解權證的奧妙。
權證 就是買進該檔股票的「權利」
什麼是權證?權證是一種契約,提供買進者有權利在契約到期日或之前,可以用履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標的物。簡單的說,就是買進該檔股票的「權利」,所以支付的金額遠比買股票低得多。以圖中「FJ凱基」(079554)為例,在8/11買進1股僅要0.57元,1張也只要570元,遠低於鴻海的股價,卻能取得未來買進鴻海股票的權利,因此具有以小搏大的功能。
若從看多或看空標的物的後市來區分,權證可分為「認購權證」與「認售權證」兩類。若看多標的物,買進該標的物的認購權證,將會與標的物價格同方向連動,標的股上漲,認購權證「理論上」也會跟著上漲;反之,就會跟著跌。若看空標的物,就買進認售權證,會與標的物價格反向連動,若標的股下跌,認售權證「理論上」就會上漲;反之,權證價格就會跌。
由於權證是依附在某個標的物,標的物的漲跌決定權證的漲跌,因此標的物才是本尊,權證是分身;在挑選權證前,選對標的物、掌握標的物的後市,才是買賣權證是否獲利的關鍵,這也是大多數權證投資新手最容易忽略的。搞懂基本定義後,還要了解以下5個專有名詞。
歐式與美式權證
若從行使權利的時點區分,在契約到期日才能 行使權利,稱為「歐式權證」。如果可以在契 約到期日之前(含到期日)的任一交易日,都 可以行使權利,就稱為「美式權證」。
名詞 解釋 歷史波動率與隱含波動率
歷史波動率是根據標的物過去一段時間的股價 波動,推算出未來的波動率。隱含波動率則是 利用權證評價公式反推出隱含在權證市價中的 波動率,代表投資人預期標的物未來的波動 性,用來評估權證價格是否合理。 這兩個數據對於權證的走勢都有影響,但對於 新手來說過於艱深,不用列入挑選權證的標準 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