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在馬年開頭潰不成軍,但投資策略關鍵是掌握全體投資人的看法,目前投資人對股市避之惟恐不及,也表示許多資金正在等進場時機。
首先,近來股市疲弱不振,我認為中國脫不了關係。中國很明顯地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成員,套用前述的俗諺「中國經濟強弱,牽動全球經濟的強弱。」(As goes China, so goes the World.)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始於三中全會所釋放的最初訊息,分析師將之美化為「在成長與改革間,完美平衡的政策」。
然而,一如政府過度控管的經濟一般,中國面臨政策退場衝擊的兩難,也就是所謂的道德風險。尤其是,每回北京當局實行經濟緊縮政策,投機者便紛紛投入不動產市場;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也知道,一旦政府放寬緊縮政策,房價肯定會彈升。換句話說,政府的政策起了反作用,原本是要限制房價的,卻變成鼓勵逢低炒房。
面對這種局面,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將緊縮期間延長到超乎任何人的想像。一月正好就是市場意識到真實的狀況,也成為市場大跌的部分原因。中國要擺脫道德風險陷阱,就要將信用緊縮政策的時間,延長到讓所有人都猜不到時才結束。
但在投資策略方面,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我們要了解的不是事物的真相,而是全體投資人的看法。事實上,我們永遠不會了解全球市場和經濟狀況的全貌,等到完全掌握狀況,也來不及做任何因應措施了。
所幸,要了解投資人的想法其實容易多了,主要來源就是財經媒體。媒體上充滿如經濟資料、政策走向、企業訊息等「事實」,但這些都只是歷史事件,更進一步地探討和預測,往往帶有偏見或立場;媒體的角色比較類似啦啦隊,而非分析師。更重要的是,媒體和專家對普羅大眾的影響力,如果看法愈負面,對市場就愈正面。因為媒體報導得愈負面,投資人就會盡可能提高投資組合中,現金或債券等安全資產的比率,這也表示,場外有很多資金等著進入股市。最近的狀況就是如此。
我經常說,在投資策略上,要聽專家說的,但別照著做;如果專家們的看法是一面倒的觀點,不論正面或負面,反向操作就對了。
投資人在經歷二○○八年股市崩盤後,目前還處於信心恢復階段,或許我們可以發現,一整個世代的投資人對股市抱著避之惟恐不及的態度,這也表示,目前還有許多資金在等待進入股市的時機。
儘管短期股市動盪難免,但我相信逢低買進會是成功的策略,至少馬年會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