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貨幣政策轉向,但不表示央行態度就從寬鬆變緊縮。因為美國聯準會動作不敢買股票的,今年會踢到鐵板!
台灣的狀況略有不同,因為稅制不同,沒必要在年底實現損失、次年補貨。反而是年底前有作帳行情,例如官員要政績,就會讓政府基金買入;有些股票設質比率高的公司,有維持市價的需求;有些機構投資人,說是為了績效,其實是為了自己的獎金,也偏向作多。因此台灣股市通常在十二月底的行情表現良好,可是等過了元旦,那些作帳的反而是倒過來把股票賣掉換現金,讓紅盤不紅。
二○一四年第一周的元月行情普遍不佳,主要是市場在觀望資金動向,美國聯準會減少每月印鈔票的數量,會不會讓走了五年的資金行情畫上句點。特別之前利息便宜、且匯率看貶的美元,被很多人借來投資的海外市場,很怕會被逆轉。這趨勢從東南亞股市去年就領先轉弱開始,最近連韓國、香港都弱到爆。三星手機把宏達電打到趴,可是三星股價卻和宏達電比肩齊步向下走,一點都沒有勝者的風範。
市場多慮了,就與去年擔心美國預算會出問題、前年歐債會擴散一樣,都是以為眼前面對的氣候會持續下去的謬誤。
美國的貨幣政策轉向,所以利率不再調低,但不表示央行的態度就從寬鬆變緊縮。精確講,只是從非常寬、任意寬、盡量寬、用力寬,變成有點節制的寬,程度有些微變化,但還是寬。
未來幾個季度的聯準會會議,應該還是會緩慢地減少買債的金額,但是離歸零還早得很。不管是現在的柏南克,還是下個月的葉倫,都清楚表達景氣已復甦,但就業尚在掙扎,貨幣寬鬆仍不可廢的堅定態度。債市的利率有回升,但除非出現每個月增加超過百萬個就業機會的熱絡,否則利率的上升空間有限,十年期公債還是三開頭的。
流通的貨幣數量受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央行印的鈔票,所謂的基礎貨幣;另一個是換手的速度,兩個相乘,才是貨幣供給量。就與公司營業額是商品售價乘上銷售數量的意思相同,調高售價不保證營業額就會跟著提高,那要客人不計較價格才行。
以前都認為貨幣流通速度變化不大,所以中央銀行印鈔票的數量,就可以控制貨幣供給。可是這些年,流通速度變化很大,導致這個政策的控制功能大幅衰退。很多人批評各國央行印太多鈔票,卻忽略掉這些年流通速度下降的事實。以美國來講,聯準會從○八年到一三年,印的鈔票大概增加一倍,可是流動速度大概也只剩一半。寫成數學算式就是:二乘上○.五,結果還是一。
因為流通速度慢,每個月少買一百億美元的影響,一定沒有評論家估計那麼大。如果,流通速度能夠因為景氣回升也跟著提高,搞不好實際流通資金量還是增加的。
因為美國聯準會動作不敢買股票的,今年會踢到鐵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