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周刊883期的〈台灣人為什麼愈理財愈沒安全感?〉一文,讓筆者頗有同感,特別是近幾年,很多人愛買「固定收益」的金融商品,卻又覺得報酬率太低,然後,就有很多人在問,有沒有報酬率高,又沒風險的商品…
後來這位投資人似乎已經下定決心「放到期滿基本上沒問題,但有沒有辦法判斷匯率未來要漲要跌呢?」「如果能夠『準確』判斷的話,根本不用透過保單來規劃,你大可去交易期貨股票,不是更快嗎?」我也只能回應到此。
錢從哪裡來?
在投資理財上,請一定要記得一件事「不會有無緣無故的獲利」,保險公司之所以能發行這些看似穩賺的儲蓄險,其實也只是把你繳的保費拿去投資債券、房地產,你不願意承擔風險,但是保險公司願意。因此,保險公司賺錢了之後,還會收個保單費用,剩下的部分就成了你的「固定收益」。
高報酬,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還有個學妹,提到有人向他推薦一檔「XXX公司債」,每年『固定』配息10%,聽起來很不錯阿,到底能不能投資。我找了一檔很有名的基金〈聯博高收益債〉,十年化報酬率也接近9%,這檔基金投資標的大多就是這些公司債,當你單只投資一家公司的公司債,可能遇到的風險就是這家公司倒閉了,你的本金跟利息都拿不回來,透過基金投資相當於分散買進很多家公司債,其中有一些可能會倒閉,所以整個的報酬率自然稍低些,但不容易發生本利全無的情況,回到那句老話「不會有無緣無故的獲利」,任何一種投資都有其風險跟報酬率之間的關連性。
看不到風險不代表沒有風險
我想這是讓很多人覺得理財沒有安全感的最主要理由,投資人原本以為外幣保單是穩賺不賠的,卻因為匯差賠錢;以為連動債是保本的,提早解約也就不保證了;以為定存最穩,多年以後才發現利息複利的效果跟不上物價上漲…當你看穿其中風險之後,「穩定」的理財,其實也就沒那麼「穩定」了。
搞懂風險,好好管理它,才是唯一出路
想做好投資理財,問題不在於天份,而是選擇!當你還不夠瞭解金融市場時,可以選擇花時間弄懂,並從中獲得合理報酬;也可以選擇繼續不懂下去…除了你之外,沒有人需要為你的選擇負責。
你說,理財沒安全感,豈不是自找的!
--
想學習投資理財的朋友,我們近期的課程在〈課程與研習〉;或者你需要顧問協助進行投資,可參考〈投資組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