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而言,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並非好事,縮減購債規模終將發生,金融市場須為政策結束做準備。
不過,債務問題仍是美國經濟一大隱憂,美國國會僅一味拖延而非確實處理,未來恐怕也很難看到一個簡單或迅速解決的方案,明年第一季又將再次面臨政治角力,這可能會對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形成壓力。這種沒有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的協商過程,說明聯準會為什麼沒有在九月進行縮減購債規模,未來,官員們將觀察政府關門對整體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目前的環境之下,今年年底縮減債券購買規模的可能性不高,多數的分析師仍傾向至二○一四年才會開始縮減。
就整體而言,聯準會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並非是件好事,一方面顯示經濟復甦夾雜了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大量流動性的釋出已造就了資產泡沫的問題,尤其是成熟國家的公債市場,殖利率還是位於歷史低點,但聯準會終究不可能長久地人為操縱、護航公債市場……。非常清楚的,縮減購債規模終將發生,金融市場必須為寬鬆政策結束做好準備。
市場仍對收緊資金感到恐懼,所幸五月來的資產價格多已反映量化寬鬆政策退場,這是相當令人振奮的消息,當預期又起時,金融市場難免再度經歷價格重估的現象,但應不至於像過去幾個月那樣嚴重;再者,很重要的是,金融體系是全球性的,就算聯準會不再印鈔票,只要其他國家持續釋出流動性,最終資金都會被供應到全世界,縮減購債規模並不代表全球流動性緊縮。
最受市場關注的便是日本央行了,日本政府需要融通該國龐大的負債、經常帳順差萎縮、人口老化、儲蓄減少,財政也處於赤字水準;其次,日本訂定的二%通膨目標須搭配印鈔政策來達成。雖然日本開始大量供應資金不過六個月的時間,但未來所要釋出的規模與聯準會不相上下,可望彌補聯準會收緊的部分,日本銀行業也確實開始增加貸款至許多新興市場。
雖然殖利率上升是未來的趨勢,資金也出現由債轉股的現象,但我並不認為投資人應該拋棄所有的債券投資部位。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已導致市場扭曲,並造成波動加劇,未來金融市場波動上升乃可預期,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債券投資部位仍不可少,但應精選體質穩健的標的,像成長動能相對強勁、財政體質穩健的新興國家便是值得投資的標的。
▲點擊圖片放大
麥可‧哈森泰博(Michael Hasenstab)
現職: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團隊國際債券部門資深副總裁、全球債券總報酬等基金經理人
學歷:澳洲國家大學經濟學碩士暨博士學位
專長:總體經濟分析及利率預測,已開發國家及新興國家債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