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配息7000億元,是本世紀偏低的紀錄,但還是有相當比率要回流到股市;就算只有三成,那也是2000多億元的資金,足以對大盤產生推升作用。
感覺與統計的差異,第一個來自時間尺度。天天看著股價波動,心情跟著起伏難安,可是拉長時間來看,這種短期變化就被弭平。以台積電來說,年初是九十九元,除息後還在百元上下,正好賺股息;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股價一度跌破四十元,那個時候買的投資人,長抱到現在,就會接受教科書的理論。事實上,除了五月買在一一○元以上的投資者之外,台積電的股東,應該都是賺錢的。
可是股市參與者,還是以短線居多,一天少掉七趴可比剮掉一塊肉還疼,往往恐慌時賣出,根本沒機會賺到長線的資本利得。
書上說的獲利,是總報酬率,除了買進、賣出的價差之外,還包含持有期間領到的股息;短線操作者,不參加除息,這部分就享受不到。
台灣因為會計制度的限制,上市公司的時間表很接近,這兩個月就是除息的旺季,股價會因為配息的關係自動下調,當很多家公司一起除息,就會對當天的加權指數產生可見的影響。也就是說,就算沒跌,單單因為除息這個原因,台股指數這兩個月會自動減少三、四百點。所以用股價指數為標的期貨與選擇權,交易價格就受到扭曲,對多方不利。
短線交易者知道有這除息效果,暑假期間會偏空操作。投資的領息,短線的想賺賣空,因此,兩者的偏離更大。
配息的另一個影響是複利效果。書上說的美好回報,除了長期投資之外,更重要是把領到的現金股息再投資回去。
在實務上,這有困難。一個是除息的時間與領到現金股息的時間不一致,就算效率高的公司,很快把現金撥到帳戶,可以用這筆錢再買入股票的時間,也與除息差了好幾周的時間,不可能跟理論一樣用相同的價格買到股票。而且,就算價格沒變動,實務上還要繳稅,還有手續費,這就與理論值產生落差。
回到現實,台股指數在五月二十二日創下八四三九點的年度高點紀錄,比現在高了約四百點,差不多就是除息的效應;接下來,市場要反映的是股息到帳後的再投資效應。
前面說的,長期投資者的獲利,依賴股息與再投資甚深。主要的長期投資者,例如保險業、退休金,都會盡量維持原部位,讓實際回報趨近理論值,不因為配息而提高現金比率。今年配息七千億元,是本世紀偏低的紀錄,但還是有相當比率要回流到股市;就算只有三成,那也是兩千多億元的資金,足以對大盤產生推升作用。
單就除息與股息再投資這效應,台股下半年還會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