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理財規畫上,很多朋友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當我規畫完之後,發現我需要10%報酬率的投資才能達成我的某個目標時,要去哪找一個每年10%的工具?如果找不到,我的規劃不就白做了嗎?
一直以來,在理財規畫上,很多朋友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當我規畫完之後,發現我需要10%報酬率的投資才能達成我的某個目標時,要去哪找一個每年10%的工具?如果找不到,我的規劃不就白做了嗎?
這不單是一般投資人想問,其實很多理財規劃人員也想知道。特別是看到過去幾年的投資情況,各家的投資工具,成效也不太理想,理財顧問可能自己都有點「信心不足」。
筆者就以這份最近拿到的統計資料略作說明,表格上分別是六種基本的投資組合配置,從1973年統計至2012年的情況。
以此表為例,組合四在長期有10.9%的報酬率,可是近五年的年化報酬率卻只有2.8%,相比之下,差了相當多。換言之,如果在五年前,我們有一個目標是需要10%報酬率來達成的,從2008年開始進行組合四的投資,原本看起來是可行的,卻在五年後才發現,投資的結果跟預期差很多,那麼,我們不免會有疑惑,這樣的規劃意義何在?
預估投資報酬率,時間盡量長
通常我們會參考時間較長的績效,例如投資組合四是由60%股票與40%債券來組成,從1973-2012年的年化報酬率為10.9%,那麼,我們若將10.9%設定為這個投資組合的報酬率,相對是合理的(畢竟我們還沒找到更好的方法來預測未來)。
投資計畫,也要以長期為主
考量到風險的問題,近十年來,最大的投資風險就發生在金融海嘯時,所以我們在回顧時,就會發現,股票比重較高的投資組合,近五年的年化報酬率遠低於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的年化報酬率。這一方面是提醒我們要留意投資風險,其實另方面也在告訴我們,一旦時間被拉長,投資風險的影響就會小很多。因此,理財計畫在設定投資報酬率時,時間愈長,愈有參考價值。
規劃時的風險管理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訂出”備案”,如果投資績效不如預期時,該如何處理。假設我們計畫要透過投資累積到300萬做為購屋資金,但投資績效太差,最後只累積到220萬,這時該怎麼辦?當然也有可能投資績效高於預期,這自然是好事。因此,擬定備案其實就是直接的風險管理方法。其次是在投資的當下,當我們的投資遇到風險,開始下跌時,又要如何應對,要停損或者加碼?必須有足夠的投資觀念,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
我的投資報酬率是否合理?
另外,很多人想知道的一件事,我的投資績效到底好不好?也可以上面的數據當作投資組合的標準,而實際的投資略低於這個標準版,依然在可接受的範圍。原因很簡單,上面的各種數據都是來自市場指數的統計,而我們實際在進行投資時,投資的報酬率有可能比這好也有可能比這差,但因為投資的手續費或管理費等理財成本,理論上,投資績效應該略低於平均值。
因此,如果同樣類型的投資組合,今年市場的報酬率是10%,我的投資報酬率卻只有9%,仍屬合理。但如果落差太差,那麼就要仔細考慮,是不是投資方法錯了,或者理財顧問給的建議有問題。
更多投資、理財的實用秘訣…
MoneyPlan財富網【http://moneyplan.com.tw/】
保險理財通【http://www.brokersweb.org/】
SKYPE線上諮詢:moneypaln.ifa
封面圖片:401(K) 2013, CC Lice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