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講了一件事情聽了讓我感到不勝唏噓,他認識的一位老先生一輩辛苦打拼,後來把一些價值不斐的店面不動產都先過戶給二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不但整天無所事事,沒有一份正當的職業,還整天在想盡辦法拿走80歲老母親賴以維生的租金收入,全家人為了父親遺留下來的財產鬧的烏煙嶂氣的,沒有一天的安寧。
在之前也曾經看到一篇在討論理財規劃的文章說,美國70%高資產的客戶,再一代他們的資產就會被敗光,90%是到第三代就敗光所有資產 (financial-planning.com Advisors Must Get on the Gen X, Gen Y Bandwagon) 。 在CNBC網站上也有一篇文章(Millionaire Parents Say Their Kids Are Unfit to Inherit百萬富豪父母說他們的子女不適合繼承他們的財產)。
內容大概如下: 被稱做世界最富有女人的澳洲礦業富豪Gina Rinehart,最近為了家族信託與子女槓上, Rinehart女士說她的子女缺乏必要的能力、知識、經驗、判斷、以及負責任的工作道德, 不足以管理生意與繼承財產。 美國U.S. Trust的研究資料指出, 半數嬰兒潮出生的億萬富翁認為是否留財產給小孩並不重要, 1/3的人說他們寧願留給慈善機構, 也不願給小孩。
他們會有這樣的觀點,理由之一是他們希望小孩成長過程,仍保有跟他們一樣的中產階級的價值觀,他們希望他們的下一代學習如何奮鬥求生、努力工作,為了成功嚐到失敗與歡樂,及其他可以學到的功課。就如同巴菲特說的:他會留給子女的財產,足夠讓他們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但是絕不會多到讓他們可以什麼事都不用做,無所事事。
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們不認為他們的子女有能力來管理這些錢財,這個研究也指出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這些父母養育出來的子女根本就沒有準備好可以繼承上一代如此龐大的財產,他們的子女從小就衣食無缺,多數的欲望都可以被滿足, 他們已經養成跟他們父母親一樣花費闊綽的習慣。
研究也談到,半數的富豪認為在35歲以後,他們的子女才能有成熟的財務管理能力去管理家族的財富。 有半數富豪說,他們沒有讓子女知道他們的財富有多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如果知道了, 這些子女可能就變的懶惰、亂做決定、揮霍錢財、變成敗家子等。
對照這些現象,我們可以來看台灣自己的例子-王品集團的戴勝益對於財產的處理方式。王品的股票在去年上市了,第一天股價還衝到492元的高價位,現在也還維持在約420元的股價。但是戴勝益卻決定在上市之前捐出80%股票,10%留給自己,兩子女各分配5%。
不過戴勝益設有但書,子女要35歲以後才能動用,35歲前戴勝益希望他們要靠自己打拚。戴勝益把持股捐出來做公益信託,其中50%持股以父母親名義成立「王品戴水基金會」,每年股息約5,000萬元,以獎學金形式捐給清寒的國中、小學生。另外30%,約3,000萬元股息,分別成立3個基金會,其中「戴勝益同仁安心基金會」,用來照顧失去工作能力的同仁。對於戴勝益的處理方式,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說了一段蠻有意義的話,他說:「留財富給子女,往往剝奪了他們的熱情;留事業給子女,往往剝奪了他們的自由。」
其實現在台灣的遺產稅及贈與稅率都已經降至10%,對高資產的客戶來說,稅的問題已經減輕很多。反而是資產傳承,以及如何依照他們的意願來運用這些資產,是一個他們需要去思考的方向。上述文章說90%的高資產族群,資產到第三代資產都已經消失殆盡,相信這也不是當初辛苦創業、打拼累積財富的長輩所樂意見到的。做父母親的疼愛子女,總希望他們可以少吃點苦頭,留財產給他們可以讓他們生活過的好一點。問題是子女的心態如何?這些不勞而獲的財產是讓他們的人生因而更加多采多姿,還是反而害了他們?大筆的財富子女有能力來做管理嗎?
針對這樣的需求,我們在做理財規劃時會跟客戶討論,是否預先採取預防措施,運用信託的方式約束子孫在何種狀況下才可以動用資產。平常信託的財產是受到監管的,譬如子女創業、購屋才能動用多少金額,或是每年給予他們一筆固定金額的錢,夠他們生活花用,但是不致於揮霍無度,把財產在短時間就敗光了。後代因為繼承了上一輩的財產, 從此不事生產、無所事事...等等情況,有了上一代的財產反而是害了他們。
運用信託的好處是:可以保留對財產運用的權限,例如說希望將不動產、股票等贈與給子女,如果是直接贈與,在贈與後自己就完全掌控不了了。 但是如果成立信託,把這些財產轉入信託,以信託契約規定其使用方式,例如為了自己的退休安養,不動產租金歸自己與太太,往生後再分配給子女;另外每年給付若干金額給子女,如果創業、留學等可以額外提撥金額給子女。跟直接贈與比起來,信託的好處是委託人(自己成立的信託,委託人就是本人)可以保留對信託的撤銷權、變更權等權限。如果子女往後真的發生了什麼樣乖張的行為,可以在信託成立後變更其受益的權利。
另外也可以利用公益信託的方式,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心願,運用部份或全部財產做公益,捐助的單位自己可以指定,資金運用的方式也可以受到監督,不致於亂用,辜負了捐贈者的好意。即使已經上天堂跟上帝喝咖啡了,這樣的公益還是因為有了信託的存在,可以繼續運作下去,把自己永恆的愛心傳承下去!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您可以來信: jose.b123@gmail.com或是上我們的網站: http://www.ifa-cfpsite.com, http://www.lifemoney.cc, 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 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 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延伸閱讀:
善用信託 不怕啃老族吃光退休老本
本官網專欄內容及言論觀點僅為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今周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