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投資人普遍遭受到不小的市場衝擊,外有歐債危機未爆彈,內有證所稅、健保稅的利空。
在今年,投資人普遍遭受到不小的市場衝擊,外有歐債危機未爆彈,內有證所稅、健保稅的利空。尤其是證所稅的議題,早在民國78年就已經發生過,當時政令一出,台股無量下跌19天,此後「證所稅」就成了股市禁忌。
各界反映紛紛,有學者認為此舉符合公平正義,也有股市名人說以後不再投資股市。很多朋友,更想知道未來課證所稅之後,投資方法是不是應該要調整?其實對一般市井小民而言,未來投資規劃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影響較大的對象,主要是以下兩種情況:
1.大股東-不論證所稅怎麼收,稅金一定比原本的證交稅高很多。
2.短進短出而且有獲利的投機客-短線交易的散戶佔了股市的大部分,當然有一部分的資金,未來應該會移轉到國外股市,享用稅務上的優惠。
證所稅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趨勢
不論最終版本為何?不可否認,證所稅是一個資本市場的趨勢,畢竟靠著買賣證券來獲利,也是一種所得,有所得就會課稅,這便是資本市場的公平制度-Unfair is Fair!美國就是最知名的例子,持有時間在一年以內的證券交易,按照所得稅來計算,稅率從10%~35%,但如果是台灣的民眾到美國投資,還不需要繳這筆稅金;另外固定稅率制度的國家像日本,一般證券買賣收取20%的所得稅。
大眾的理財規劃
對一般民眾來說,我個人覺得不必因此過度反應,你不會因為多了證所稅,就不準備退休金、或者不規劃小孩未來的教育費用,投資還是累積資產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反而建議大家,正好利用這次機會,重新思考未來的投資方向。
投資工具絕對不是只有股票。還有很多其他工具,例如債券、基金…等。即便是股票,也不只有國內的股票,資訊發達的今日,你只要透過網路,就可以投資全世界許多不同的標的。如果你覺得因為資本利得,而繳證所稅是合理的,可以繼續留在台灣股市。你也可以把一部分的投資,轉換到免稅或有稅務優勢的投資工具上。
理財的本身就是由許多不同選擇所組成,不需要去評價誰好誰壞,更重要的還是,你的投資方式正確還是錯誤,那一種選擇最適合你,能最安穩的達成你的財務目標。
曾有券商統計過,短線買賣股票的客戶裡面,大約只有兩成是獲利的,所以其他八成並沒有證所稅的問題。因此回過頭,問題不在證所稅,而在你你的投資計畫,能不能幫助你實現目標。
也無風雨也無晴
對於股市投資的部分,筆者參考股神巴菲特的觀點提出建議。他曾說「短期而言,股市是一個投票機器,長期而言,股市是一個體重計。」市場的動盪都是一時的,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來反映,有獲利能力的公司,如果你不投資,也會有別人(外資)來投資。股市投資人,應該更看重公司的競爭力和價值。
同時,證所稅的政策,不是我們小老百姓所能決定的;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去調整我們的理財方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