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人因為過年解定存?不會吧?
會有人因為過年解定存?不會吧?
那為什麼股票投資者會有這個問題?
這把投資者跟交易員的角色弄混了。以基本面為依歸的長期投資,賣或不賣的根據,在於公司經營是不是變壞了,或者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出現。至於春節、情人節、聖誕節、小狗皮皮過生日,都不是買股或賣股的理由。
結束!
好啦,再多點。不是騙稿費,因為根本沒稿費。
我們不會想要處理定存或不動產,因為沒有危機意識。假如是高通膨時代,每天銀行都在調整利息,把錢存銀行就是危險的事,生意人會想出方法,把每天的收入,盡快換成有保值效果的財貨,或許是黃金,下個月的存貨,外幣(猜猜看,通常是那種幣?),而不是存到銀行;假如有戰爭的威脅,改朝換代的清洗,逃難是最佳選擇的時候,不動產還會是安樂窩嗎?就因為現在是承平時期,經濟上的危機跟政治上的危機都不存在,所以我們不會啟動財富緊急應變措施。
股票本來就有波動性,所以一談到這,大家神經自然緊張起來,再多的資訊都不夠充分,因此超過十天不能做任何處理,這個時間長度,本身就是個重大危機。過去金融效率低的時候,股票操作的資金取得管道有限,通常是透過地下渠道,一般稱為丙種的融資。就算現在銀行融資利率只剩兩趴、三趴,丙種資金的利息還是兩位數,年利率百分之十五到十八。已經降下來很多,古早台灣股市加權指數萬點的時候,這利率是三分利,換成年利率都在三成以上。
因為資金成本高,以丙種資金操作股票的大戶(散戶不會去借這種錢,金主也不會借你的),當然有在長假前結清帳戶的必要。換另一邊,金主為了降低風險,也會希望客戶不要欠過年。這就形成節前的賣壓。除非,除非行情很看好,大家預期過完年後,會繼續大漲,貪婪超過恐懼很多倍,那就忘掉之前的一切算計,抱股過年吧!所以在封關前,市場上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要不要持股過年。這個題目之下,等於是把所有議題全部想一次。包括產業景氣,資金多寡,政治風向等等,就是綜合性健康檢查。
可是我們現在已經不穿長袍馬褂,做事的習慣也該現代化。第一個,金融效率比三十年前高許多,資金成本不可同日而語。不管大戶散戶,融資管道都比以前多,便利,也更便宜。那個年代,連融券都不行,原始的程度,是選擇權時代難以想像的。
當然,健康檢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投資就是這麼回事。不用天天進出,但是那些因素卻是時時在關心的,不然幹嘛天天看報紙、黏在網路上?
另一個轉變是以前沒有投資者,上市公司不配現金股息,買股票只能賺差價。經營者腦子裡想的也是要賺股票差價,不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現在環境允許投資,配息率高於銀行定存很多倍,好的經營者也越來越多,真的可以投資股市,可以靠股票退休。
還在想持股過年的問題?假如是投資者,就別瞎忙,準備過年比較實在;假如是交易者,現在還在想這問題,那問題就真的很大了,改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