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場的挫敗與沮喪陰霾走出,三十三歲的林志昊因為「一念之差」,改變了原本負面思考的工作與對知識追求的態度,不但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上門,投資上更斬獲豐富。
「台股又大跌二七二點,七千點大關能不能守得住啊?」「剛開盤的歐洲股市又全面重挫,我的基金賠慘了!」辦公事的同事對最近的全球股災正議論紛紛,三十三歲的林志昊老神在在,依然心情平靜地做著自己的工作。
林志昊的心情不受全球股災影響,是有原因的。今年五月,在全球股市一片欣欣向榮之際,他毅然把手上宏利土耳其以及保誠印度、非洲與印尼基金全部贖回,這些大約在二○○九年陸續買進的基金,平均獲利高達四五%以上,落袋為安,成功避開這次全球股市劇烈的回檔修正。
六年基金投資 締造全勝紀錄
促使林志昊作出贖回的決定,不是財神爺的託夢,而是經年累月累積的國際政經知識,以及對金融市場用心觀察所使然。「五月,美元指數再創新低,跌到七十二上下;相對地,路透商品指數(CRB)則衝到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點!」對這兩個指標的解讀、判斷,才是林志昊得以避開股災的「財神爺」。
「美元指數破底,代表投資人對持有美元信心極為低迷;換句話說,美國經濟前景不妙。」「與股市高度連動的CRB商品指數,創金融海嘯來的高點,代表大家對未來全球景氣極為樂觀,也往往意涵著『樂極生悲』後另一波劇烈的修正。」加上接下來幾個月,美國朝野將針對舉債上限進行談判。林志昊認為,美債談判與歐債問題再度蠢蠢欲動,將使不少投資機構以這個藉口賣股求現、保住戰果。
贖回基金獲利了結後,林志昊也沒閒著,他持續搜尋下一次的投資機會。一年多前他早已鎖定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區域,但一直找不到適當的投資時點,順著這次全球股市大回檔,他在七月開始以單筆方式買進中、印兩國基金。「我切入印度基金的價位,是在孟買指數跌至一萬八千點之下,中國則是上海證交所指數跌破二千六百點的時候。」儘管目前帳面略有虧損,但林志昊投資基金每一次週期持續二至三年,「只要買的價位合理,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與資金準備,是不需要在意短期虧損的!」他極具信心地說。
林志昊的信心,大部分是來自他個人基金投資的輝煌戰果。他喜歡用單筆的方式投資基金,對最看好的基金,則是單筆加上定期定額雙管齊下。
○五年他就開始單筆投資美林世界礦業基金,○八年金融海嘯前報酬率高達一二○%;金融海嘯最危急時,他手上的美林世礦報酬率剩下四○%。○九年回升時,他分三次贖回,平均報酬率達七○%。
贖回美林世礦所得全部資金,他在○九年分配投資了宏利土耳其、保誠印度、保誠印尼以及保誠非洲。前兩檔採單筆,後兩檔則單筆與定期定額雙管齊下。直到今年五月全數贖回,這四檔基金分別獲利五七%、三○%、四二%以及三五%,締造了他自○五年投資共同基金以來的全勝紀錄。
從小就喜歡歷史與地理兩科的林志昊,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這種原本出自對知識的單純好奇,竟成為他出社會後累積財富的主要來源。小時候就常常看著世界地圖入迷,長大後則拚命存錢到國外旅遊。「就讀東吳政治研究所時,有一次我剛從國外旅行回來,已經沒錢了,學校要舉辦埃及團進行學術交流,問我有沒有興趣,於是我硬著頭皮向家裡拿錢,又馬上跑了一趟埃及,夠瘋吧!」
努力耕耘原本視為畏途的財經領域
研究所畢業後,大學讀傳播的林志昊,向各大媒體投履歷均石沉大海。正為求職感到焦慮時,一家股票專業雜誌錄用他,使他成為一名財經記者,不過,卻開啟了職涯的痛苦序幕。
「我的第一志願是當一位政治線記者,無法如願已經讓我深感挫折,而意外成為跑股市記者,更讓我適應不良!」對金融市場極為陌生的林志昊,所寫的稿子經常被長官責備。「那時候,我去上班,每天都挨罵,而且長官都是用很難聽的字眼罵人!」
學生時期,就為自己的文采感到自負,在學校鋒頭極健的他,沒想到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就被罵得狗血淋頭,讓林志昊沮喪萬分。他的一位好朋友看他愁苦滿面,無法安慰他,於是建議林志昊去上一堂心靈靜修的課程。
雖然那一堂課第一期就索價一萬八千元,上完全部課程則要價七萬二千元。「不知往後的人生該怎麼走下去,當時我真的沒路走了,真的很需要奇蹟!所以,如果能用錢買到奇蹟,我願意。」林志昊回憶說。
上了那堂課之後,奇蹟真的發生了!「我從課程中學到了停止抱怨,不要一直抱怨老闆、抱怨同事、抱怨時運不濟、抱怨學非所用,事實上原因都出在自己身上。只要調整自己看世界的心態,一切都會豁然開朗。」
讓林志昊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穿圈圈。老師在教室中間立了一個彷彿獅子跳火圈般四十公分乘五十公分的圈圈,把學員分為十六人一組。規則是,同組的十六位學員每一個人都要在身體毫無碰到圈圈的狀況下通過,才算過關。過程中,只要有一位學員碰到圈圈,則要全部重來。
「為了通過那個圈圈,我們組花了四個多小時才全數過關,過關時大家高興地還一起抱頭痛哭。」「我從那堂課學到,我不僅要為自己負責,也要為別人負責。」「當時我眼中不僅湧出淚水,心中也湧出一個念頭:林志昊,你應該要長大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
這一念之間,以往排斥公司財務數字、排斥金融市場的林志昊,開始把財經視為是理解國際政治的重要一環。「知識,尤其是社會科學知識的追求,不能只挑你喜歡的部分,不然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就如同一個長期挑食的人,一定會營養不良一樣。」於是,林志昊不僅下苦功,還用熱情去耕耘他原本視為畏途的財經專業領域。
投資基金不往人多的路走 收穫更多
原本已具有國際政治專業素養,決定用熱情深耕財經知識,使林志昊財經記者工作如虎添翼。在工作一年多後,就被國內財經大報挖角擔任金融線記者。二年多前,他在專業上的亮眼表現,再獲某家金融機構延攬出任行銷企畫部經理。
把國際政治與財經作結合,不但使林志昊職場之路更上一層樓,在個人投資上也獲益匪淺。他認為,為金融機構撰寫研究報告的研究員,大多是財經科班出身,他們忽略國際政治權力相互角力的本質,只關切數字的表象分析,導致研究出來的結果隔靴搔癢,而且大家的結論趨於一致。如果投資人完全聽信分析師的建議去作決策,過去二十年來充分證明,幾乎無法避開每一次金融風暴打擊,反成為羊群效應最大的受害者,使財富的累積消消長長,不斷被打回原點。
「投資,尤其是投資海外基金,當務之急在於了解國際政治權力的邏輯,順著政治權力角力的邏輯,才能理出財富的邏輯。」林志昊進一步指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政治運作的邏輯主要是朝著兩極體系(美、蘇對峙)、美國獨霸(冷戰結束),以及現在的多極體系(次貸風暴後美國國力消退,新興強權如中、俄、巴西崛起)在發展。「在國際政治體系走向多極體系權力結構下,要在海外基金賺到錢,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在於:多極體系國際權力運作下,誰是受惠者。」林志昊分析說。
他強調,從兩極體系走向多極體系,以往的投資觀念必須顛覆,新的觀念則須重新建立,才能在海外基金投資上成為贏家。在多年的研究與思考後,他歸納出海外基金投資的五大破與五大立,作為自己日後投資的主軸。過去六年來,他個人投資遵循的這個主軸,避開了大家一度最看好的中國,也不碰市場最看好的亞洲基金、大家瘋狂追逐的拉丁美洲與新興東歐,以及台灣投資人偏愛的能源基金,而在土耳其、印尼、印度、非洲等冷門海外基金獲得更好的報酬。
今年才三十三歲的林志昊,靠著亮眼的基金投資績效以及省錢有方,不但二年前買了房子,每年一至二次的海外旅遊所費不貲,也能從投資獲利中支應。即使買了房子,但尚未結婚的他目前寧願與父母同住,把房子出租,省下可觀開銷。目前的他要買一輛汽車綽綽有餘,但林志昊迄今仍以摩托車代步。
而國際上正流行勞務交換的觀念,提倡簡樸生活哲學,他也是服膺者之一。
「我的原則是,每個月的經常性支出,不超出收入的一半。」他同時分享一些節省的妙方:「我現在正在學吉他,而本身又是攝影愛好者,於是找了一位會彈吉他卻想學攝影的朋友互相勞務交換,這讓我省下了學費又交了朋友,一舉兩得。」「我甚至打算,等我結婚生子後,在社區中組織勞務互助會,鄰居間彼此利用各自空檔時間,接送或者照顧社區內的小孩,這樣父母不僅較放心,而且也能省下一筆開銷。」他認真地說。
如果,你正在為自己的低薪與窮忙自怨自艾,不如停止抱怨,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用正面態度看待人生挫折,並建立適合自己的理財與投資方法及計畫,或許你也能像林志昊一樣,擁有一個心靈與物質均富足的人生。
林志昊的省錢心法
1. 每月經常性支出不超過經常性收入的一半。
2. 善用勞務交換觀念(想學吉他,用自己的攝影專長與朋友交換)。
3. 結婚前與父母同住。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
林志昊
出生:1978年
現職:金融機構行銷企畫部經理
學歷: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
著作:《世界地圖就是你的財富版圖》(與劉必榮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