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之所以出手搶黃金,除了是東方人視黃金為財富象徵的天性之外,每盎司一三○○美元的開採成本價,也是讓其勇敢出手的主要原因。但,一三○○美元,真的就是當前的黃金底價嗎?
五月下旬,隨美國聯準會縮減印鈔手筆的消息傳出,與美元價格具有反向關係的金價,再度跌落每盎司一四○○美元以下,回到中國大媽出手前的水準。這一次,還能期待地球某處某族群的買盤會再一次地強力進場嗎?
回想三月底、四月初金價跳水重挫時,不少聲音儘管看淡黃金後市,但也沒有把金價的未來看得一文不值,主要原因,在於投資市場普遍認定礦脈業者的金價開採成本約在每盎司一二○○至一三○○美元之間。
這個價格,某種程度就像是黃金的「底價」;意味市價一旦低於一三○○美元,業者的開採意願就會降低,造成黃金供給減少,進一步對金價帶來支撐。
不過,黃金的底價真的是一三○○美元嗎?若觀察二○一一年世界主要黃金開採業者的開採成本,各家業者有所不同,高者可達每盎司一六○○美元以上,低者約在七百到九百美元之間,至於整體平均數,則為一一七○美元。這個數字雖然略低於市場認知,但相差並不算遠。然而別忘記,開採金礦的成本,是會受到其他變數影響而不斷變動的。
其中,能源價格是最重要且容易觀察的黃金開採成本指標。據了解,開採黃金的成本結構中,能源約占兩成比重之高,油價上漲,黃金的「底價」就會立即上升;相反的,如果油價趨勢向下,業者的開採成本就會向下減少。
據報告,二○一二年布蘭特原油全年均價創歷史新高,達到每桶一一二美元水準,而今年以來,布蘭特原油價格均在一○○到一○五美元徘徊,黃金礦脈業者的開採成本應已隨之下滑,隨著美國頁岩氣開發接近成熟階段,加上中國需求不如預期,油價後市恐難再有令人驚豔的高點可期。事實上,四月中旬一份來自花旗銀行的報告,已將今年各業者的黃金開採平均成本定在每盎司一千美元。換句話說,黃金的開採成本、黃金的「底價」,或許應該比原先市場想的再低一些;往好處想,成本走低有利於業者維持利潤空間,往壞處想,在金價跌到接近一千美元之前,恐怕還不易吸引大量買盤強力買進。
綜合考量之後,這或許是買黃金基金比買黃金現貨更有利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