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會計學的定義,資產是指一家企業透過交易或非交易事項所獲得之經濟資源,能以貨幣衡量,並預期未來能提供效益者。
流動資產: 現金、活期存款、應收帳款、存貨⋯⋯
固定資產: 建築物(房產)、土地、機器⋯⋯
無形資產: 智慧財產權、商標權、專利權⋯⋯
其他資產: 預付保證金
不論動產還是不動產,只要符合以上的條件,都算是資產。
無形資產: 智慧財產權、商標權、專利權⋯⋯
其他資產: 預付保證金
不論動產還是不動產,只要符合以上的條件,都算是資產。
當然,以上的定義與分類適合企業,對一般個人來說,大多數可能只有「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兩類,而流動資產中除了現金,還包括每個月的薪水、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其他投資的金融商品,例如基金、保單等。而固定資產,主
要就是房地產。
與資產相反的概念就是負債。負債是指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引起企業的現有債務,這種債務需要企業在將來以轉移資產或提供勞務加以清償,並造成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出。以個人或家庭為例,小至電話費、水電費,大到車貸、房貸或房租,都屬於負債。
依債務到期日的遠近,負債又可分為「短期負債」與「長期負債」。短期負債是指未來1年內即將到期的債務,其餘1年以上的債務則列入長期負債。以個人或家庭來說,每個月的水電、瓦斯、第四台、電信費用、信用卡費、預借現金等,都算是短期負債;而信貸、車貸、房貸等,如果不是在1年內即將繳清的話,都列為長期負債。
房子不一定是資產
比起前面文謅謅的定義,《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Kiyosaki),對於資產與負債有著簡單而不同的見解,他認為「會把錢放進我們口袋的」叫做資產;反之,「會把錢從我們口袋拿出來的」就叫負債。
而清崎更指出,好的資產,必須能為你帶來持續性的收入。他定義以下的好資產大概包括:
➊ 有價證券的孳息(含證券、債券)
➋ 有租金收益的自有房產
➌ 穩定收益或分紅的公司
➍ 其他投資工具產生的孳息:例如儲蓄型保單
➎ 其他事業(如版稅、網路)所帶來的資產
而不好的資產、甚至是負債,則有:
➊ 自己住、還在繳房貸的房子➋ 信用卡債與其他貸款➌ 車子、機車➍ 不能克制的消費習慣➎ 不當的投資或過多且不必要的保險其中,一般人都把自有的房地產當作是資產。
但清崎的看法是,如果這間房子無法帶給你現金流入,甚至因為要繳付房貸使得現金流出,則這間房子對你而言不但不是資產,反而是負債。
因此,他認為如果需借錢買屋,必須量力而為,借貸比重不能太高,而且要盡快清償,免得造成財務負擔。
當然,如果有錢就多置產,然後出租,藉由穩定的租金收入,讓自己的資產能帶來源源不絕的現金收入。
製作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在了解資產與負債的定義之後,整理手邊的資產與負債,製作一張「資產負債表」,完整呈現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狀況,絕對有其必要。
透過這張表,你可以清楚計算出自己的「身價」,更重要的是可以定期檢視財務狀況,及時調整。
什麼是資產負債表?在會計學上是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將合乎會計原則的各個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的項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部分,經過一定的會計程序,整合在一張報表中,揭露企業的經營狀況。
資產負債表的格式有嚴謹的規範,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及股東權益」,其中右上是負債,右下是股東權益,左右兩邊的數字要相等。
所以公式如下:資產=負債+股東權益(淨值)若將資產減去負債,所得餘額就是淨資產,又稱為股東權益或淨值,意思就是在這家企業中,所有股東實際擁有多少錢。
總資產-總負債=股東權益(淨值)
若是個人要製作這樣一張表,觀念與做法其實一樣;小小差別只是在於將個人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後,所得的淨值是你個人的「身價」,不是全體股東。所以個人淨資產當然愈高愈好,若是偏低甚至出現負值,就要趕快調整。
檢視個人資產、負債、淨資產個人資產負債表做好之後,包括個人資產、個人負債、個人淨資產這些數字又該如何檢視呢?這裡提出2個基本標準,若為負值就代表你的財務狀況亮起紅燈,要特別小心了。
➊ 個人資產-個人負債<0,也就是個人淨資產為負值如果這是剛入社會的年輕人,盡快努力打拼,並調整自己的理財策略,未來還大有可為。如果在一定年紀後,淨資產還是小於零,通常是理財觀念或方式出了重大問題,需要由專家幫你仔細審視了。
➋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0,也就是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前面提過「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組成項目,兩者是用來檢視你現金進出的情況。如果不節制消費、亂刷信用卡、甚至大量預借現金時,流動負債就會增加,如果又大於流動資產,就代表你成為「月光族」,務必趕快調整,否則若長期入不敷出,這些負債很容易轉成長期負債,愈來愈不利資產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