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說,「愛情使女人變得美麗」,因為在愛情的滋潤下,女人會開始著重自己外貌,散發出更迷人的女性特質。但也有人說,「愛情使人盲目」,經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情感,才學會更成熟、更獨立。
在網路上擅長以細膩文字描寫女性的愛情感受,而成為人氣作家的大A,以及在螢光幕上專業氣勢十足的壹電視財經主播邱沁宜,都是在有了愛情之後,逐漸遇到「金錢」的考驗;讓原本都沒金錢概念的兩人,理財的天線被開啟,開始朝向追尋財富自主之路。
大A:安全感不只建立愛情上,還要有理財基礎
看起來有些距離感,但是話匣子一打開後,卻可以感受到無比真誠與熱情的大A,在成為「兩性作家」之前,原本是跑科技新聞的資深記者,因為談過幾段刻骨銘心的戀愛,讓她開始在部落格寫下許多對於過去兩人世界的記憶,以及現在一個人面對愛情的種種心情。
「謝謝妳,大A。妳幫我說出了我想講的話。」在臉書上大A有5萬名粉絲都在她的文章字句裡,尋找對於愛情困惑的解答。目前仍是「一個人」的大A,也開始從周遭親友、粉絲回饋中,對於愛情有更多不同層次的詮釋。
拉近價值觀 別讓金錢成為劃破愛情的利刃
「兩個人的價值觀,如果沒有調整到同一頻道上,愛情的關係未必能夠長久。」大A說,人的價值觀會隨著年齡改變,進而也會影響你對愛情的態度。
像是年輕時候的愛情,可能還是學生、或剛出社會,自己的經濟能力也不好,因此選擇對象時,不會在乎對方是貧、是富,而且年輕的愛情總是比較天真,「愛一個人愛到有你無我、你我不分,」只會計較誰愛誰比較多,而不會在乎誰賺得錢比較多。
「那時候看到同學的男朋友如果是開跑車、送她名牌包,心裡多少也會羨慕,但是不會在意。」不過等到年紀稍長,自己開始工作賺錢,經濟獨立,了解世間險惡後,對於多金型的男性追求,則會先列入觀察。
大A指出,多金型的男性有真假之別,要看多金的來源究竟是繼承而來,還是自己打拼出來的,而且成長背景的不同也會造就彼此的價值觀差異。
例如多數人都是來自小康家庭,但是遇到豪門出身的男生,可能會驚訝他們花錢的方式,觀察他們是否有謹慎用錢的態度。有些男生則是「假多金」,平時出手闊綽、愛打腫臉充胖子,這類型的男生反而會讓女生覺得「花錢如流水」,未必可以長久共同生活。
不過當一段感情逐漸穩定,想要邁向婚姻時,更實際的金錢問題就會浮現。大A有個要好的女朋友,一直有穩定交往的對象,兩人也開始準備結婚。甚至女方父母還替女兒在台北市買屋,支付頭期款當嫁妝,而房貸則由小倆口自己繳。
但是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各項花費都和錢有關,甚至兩方家庭都有歧見,在不斷溝通的過程中,讓這對年輕男女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可以共組家庭,於是暫緩結婚計畫。價值觀的差異也讓兩人開始有了心結,自然而然感情褪去,各自分道揚鑣。
「找到價值觀對的人,比找到金龜婿更重要,」大A曾經聽過有一對朋友,原本是人人羨慕的佳偶,但是當感情變質、關係破裂後,能夠從對方手裡拿到多少錢,就成了曾經替這段婚姻「付出多寡」的評分標準,甚至為了爭房子、車子,不惜醜話說盡,撕破臉。更讓人看清,金錢也可能是劃破愛情的利刃。
可以沒有愛情 但不能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愈來愈多像大A一樣年過30歲的輕熟女,雖然未必善於理財,但是因為有自己的工作收入或存款,對於財務規畫也隨著年紀增長逐漸關心。
就像大A現在不再是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因此她對於消費也會比較節制,以前收入不錯時,經常出門以計程車代步,週五晚上邀約朋友吃飯唱歌,一年要出國玩個2、3趟,犒賞自己平時辛苦工作。但是這些看似有些「公主病」的消費習慣,都因為人生進入不同的階段而自動調整。
「單身一個人或許可以習慣沒有愛情,但是不能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大A說,她現在出門都搭捷運或騎腳踏車,幾乎不買新衣服(因為以前買太多),讓她發現用少少的錢,也可以過很簡單、滿足的生活。
大A認為,女生追求愛情,貪圖的不是倚賴對方一輩子,而是希望可以一起生活的那份安全感,這份安全感不但建立在感情基礎上,也建立在理財基礎上。
沁宜: 愛情讓理財開竅,追求財務自主的感覺很好
不過,對於已婚或未婚的女人來說,未必要擁有情感上的安全感,但是一定要有經濟上的安全感。著有《富爸爸》系列的作者羅伯特.T.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也鼓勵女人要做「拜金女郎」,但是這位拜金女郎,不是凡事都向錢看,用金錢衡量所有的價值,而是一種追求自由的態度,一旦有錢就有自由,不僅能實現夢想,還能有更多的選擇。享受女人要有錢的好處,甚至發揮女人天生就具備投資理財的特質。
國中的時候買禮物送初戀男友的邱沁宜,正是受到愛情驅使而成為拜金女郎的成功範例。
愛情啟蒙得早 自此學會存錢記帳
外型亮麗的邱沁宜,從小就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愛慕者、追求者自然不少,她對愛情啟蒙的早,但是卻也因此機緣養成理財習慣,搭上財富的早鳥列車。
國三那年邱沁宜暗戀同校一位男同學,對方家境優渥,是典型的「多金男」,經常送她禮物。有一天邱沁宜發現對方生日快到了,想回贈禮物。但是那時候她才意識到「我沒有錢」,於是開始想辦法記帳存錢。
當時她每天都有100元的餐費,但是她為了存錢,早餐和午餐只花10塊錢,買大罐的運動飲料來充飢,其餘的錢則是交給最好的同學保管,存放在信封裡。就這樣省吃儉用地過了大半個月,在那個男同學生日前一天,打開已經被鈔票塞到鼓起來的信封,竟然存到2,000元,於是開開心心地去百貨公司買禮物給他。
邱沁宜那時深刻感受「錢到用時方恨少」的痛苦,而「信封理財法」可以達成短期理財目標,日後更是繼續保持這個習慣,用記帳本仔細算每天的進帳(吃飯用的零用錢)和支出,以及可能省下的錢。而她也用這種方式在大學的時候就存到出國旅遊的費用,還把當時打工賺來的錢用在投資自己身上,進修日文。
邱沁宜承認自己是對金錢沒有安全感的人,身邊一定要有一筆錢才安心,「能夠掌握財務自主權的感覺真的很好。」
不斷進修投資 跨出財務自主第一步
大學畢業後,邱沁宜順利進入新聞界工作,長期跑財經新聞,對已經有存錢好習慣的她來說,藉由工作不斷地進修,並逐漸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就像很多女生不擅長投資股票,認為波動太大難以掌控風險。但是邱沁宜自創一套「台股三輪車選股法」,讓她工作不斷累積的資產,甚至,她還試算過,就算她40歲後不工作,以後只要每年固定有8%的報酬率,穩穩地增值,30年後,就可以過還不錯的退休生活。而這些靠紀律和知識累積出來的資產,金額不大,但也讓她達到財務自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