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元證券香港分公司營運長莊易築教孩子寫「財務計畫書」,列出年度心願清單,每月計算達成率,訓練兩個念小學的兒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了解「想要」與「需要」的差別,成功克制物質欲望,學會不衝動消費,靠自己努力「集點」,換取想要的禮物。
三年前,對於九歲與六歲的小魚兒與小蝦米來說,每周最煎熬的,莫過於去上數學補習班的途中經過玩具店,必須忍住想買玩具的衝動。但如今,他們已學會不衝動消費,懂得靠自己努力,去換取想要的夢想。這一切,都來自父親莊易築一套獨特的金錢觀教育。
列出年度心願 每月考評
中國國元證券香港分公司營運長莊易築讓孩子學習理財的祕密武器就是「心願清單」。所謂心願清單,類似財務管理學的「財務計畫書」,在莊家,每年的歲末大事,就是列出隔年個人與全家要達成的八至十個目標,以及每月必須完成的「To do list」,為了「考評」績效,每月還計算達成率,如果沒達成還有懲罰條款。
莊易築的太太鍾安淇說,其實心願清單不必強迫孩子寫人生大道理,但也不能寫太容易執行的計畫,就失去了初衷,像今年小學五年級的大兒子小魚兒,二○一二年的年度目標有一項是每次考試要在班上前五名,這是與媽媽討論後,彼此認定有點挑戰性的目標;前年另一項最有趣的目標就是「想要碰到雲」,鍾安淇就覺得很有想像力,原來小魚兒想到制高點接觸晴空萬里,後來全家人也利用假日去爬了一次山,果然達成碰到雲的願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莊家共同的心願有一項是要去十個沒去過的台灣博物館,由於莊易築的工作地點在香港,平均每兩周才回台一次,是典型「候鳥族」,但今年一到四月,他們去博物館的達成率竟已有四○%。
原來,自從六年前莊易築到海外工作後,每次周末回台前,都會與妻子、兒子討論假日要完成的事,因此,他回國後只要按照預定好的行程去玩,或是去做預定的事,透過「心願清單」達成「時間管理」後,假日品質比完全沒計畫的家庭高出許多。
鍾安淇說,心願清單不必強迫孩子寫人生大道理,但也不能寫太容易執行到的計畫,就失去了初衷。(攝影/林煒凱)
了解想要與需要 克制欲望
莊易築從孩子三歲起,就不讓他們認為錢是開口就有的東西,出門絕對不買非計畫性的東西,但幼兒時期沒辦法講「規畫」,只能講「原則」,所以他要去家樂福買家用品前就先聲明,「今天只會買我們大家需要的用品,即使逛到你喜歡的玩具也不會買。」一趟行程下來,莊易築把持原則,久而久之就讓兒子了解,「如果你想玩,必須自己帶著零用錢去買。」
孩子上小學後,莊易築開始給零用錢,但金額不多,一年級時,一星期只有十元;二年級一星期二十元,以此類推。不過,他主張「零用錢是用來買文具,不是買玩具的」,藉機教導小朋友「需要」與「想要」的差別。
「可以填飽肚子的便當是『需要』,而只能當點心的蛋糕或餅乾只是『想要』。」所以,媽媽鍾安淇最常用一個便當五十元為單位,當兩個兒子想要買東西前,她就會問「這個可以買幾個五十元便當?」順勢教他們「數量」的概念。
鍾安淇說,孩子需要具體的數字與數量幫助他們理解金錢的概念,有具體的便當作比擬,印象就會很清晰。有一次,很喜歡吃鮭魚的小魚兒與媽媽去逛量販店,就脫口而出:「買一片鮭魚可以換三個便當」,最後他戰勝欲望,沒有買鮭魚。
深信理財是落實在生活態度中的鍾安淇說,有次小魚兒看到咖啡廳隔桌的青少年在聽MP3,也想要一個,她不斷丟出問題:「你買MP3要什麼時候聽?」「如果做功課不能聽,還有什麼時候可以聽?」「如果出去玩聽,我們都坐在車裡聊天,你一個人聽不是很無聊?」
在鍾安淇的引導下,小魚兒告訴媽媽,其實他還是很想擁有一台MP3,問媽媽可不可以做個「夢想存錢筒」累積兌換機會,甚至主動要求「生日禮物、耶誕禮物與過年紅包統統都不要,要換年終買MP3。」
利用這個過程,鍾安淇發現,孩子已慢慢克制欲望。例如,去年小魚兒迷上一張馬力歐交響樂配樂光碟,但售價要一千多元,最後他犧牲三個節日的禮物才得到。
如今灌輸給孩子的金錢觀教育,事實上,來自莊易築從事金融業的父親,從小對他厲行嚴格的零用錢制度。「我小學三年級就被要求寫規畫書,要向父親交代如何安排整個暑假,而且父親幫我報名參加夏令營要六百元,都必須列在成本支出。」
▲點選圖片放大
集點制度建立「利息」觀念
父親嚴格管控零用錢的制度,直到莊易築上大學後,一個月也只能領三千元,只有同學的一半,更建立起莊易築得靠自己本事賺錢的能力,除教他學會節儉,更讓他把課餘時間排滿打工行程,最後,不用靠父親寄來的零用錢就可以過活,也讓自己善用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因此,莊易築從兩個兒子上幼稚園開始就推行「集點制度」,集二十個章可以換一個禮物,如果集滿十點就忍不住提早兌換,一個章只有二十元,如果累積到二十個章,一個章就有二十五元價值,透過集點方式間接教育孩子「利息」的觀念。
目前小魚兒累積的點數已有四十個,謹慎的他還沒想到要換什麼禮物,但莊易築與鍾安淇相信,「透過忍耐的過程,小魚兒得到的物品會格外珍惜。」
不過,個性較阿沙力的弟弟小蝦米,卻只要有點數就會立刻兌換獎品。例如上次演講比賽得第一名,媽媽獎勵他可以得到二十個章,他馬上換了一個八十元的雷射手電筒、四十元的隱形筆,還去遊樂場玩一次電動遊戲,雖然這三項總金額不到五百元,卻足以讓他高興很久。
儘管以莊易築在外資證券業的年收入,並非沒能力給孩子豐富的物質享受,但透過一連串基本的理財教育,讓孩子領悟到,物質稍縱即逝,永遠不可能滿足心靈,有時在酷熱夏天吃碗冰涼剉冰,都能感到心靈滿足;更重要的是「不管什麼制度,大人不但要堅持遊戲規則,而且要徹底落實,才能讓孩子執行。」
▲點選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