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儲蓄/定存不足以達到我們的理財目標時,很多人會選擇透過「投資」的方式來加快累積財富。
當儲蓄/定存不足以達到我們的理財目標時,很多人會選擇透過「投資」的方式來加快累積財富。然而,一般大眾對投資存有兩種極端的誤解,一部分人認為透過投資可以帶來暴利並賺取快錢,另一部分則認為投資的風險太大,多數投資是虧損的。錯誤的觀念,在投資理財上往往容易導致某種程度的的迷思,而讓我們無法獲得合理的投資報酬。以下,是簡單從幾個面向來認識「投資」這件事。
投資工具的選擇
投資理財的工具有很多,例如常聽到的定存、股票、基金、債券、外匯、黃金、原物料…等,族繁不及備載。比較簡單的分類方法,可以依據投資收益的形式,分成資本利得跟利息收入。資本利得就是價差,例如你在1500元買進黃金,到了1800元時賣出,中間的300元價差就是資本利得,大部分的投資工具都有機會獲得資本利得;利息收入則像是定存,可以拿到利息收入。當然,每個人的資金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無限制的投資,所以需配合不同的理財目標,選擇合適的工具跟投資策略來進行規劃。
先從股票跟債券開始
企業會設法營利,再把利潤回饋給股東;而債券也是存在著債權債務的關係,債務人應給付給債權人利息。因為這兩者都有「期望的報酬率」,證券投資的理論,也多著墨在這兩者之上。換言之,相較於其他工具,你有比較多學術理論作為投資的依據可以來衡量風險跟報酬。
股債之外的投資工具,大多是為了賺取價差,你必須掌握買進跟賣出的價格,才能獲得投資收益。例如最近很熱門的黃金,在過去短短幾年間就上漲了好幾倍,但也別忘了再往前推到1980年,黃金創新高到每盎司850元,然而就一路下跌約三十年,這些僅有價格變動的商品,通常不容易衡量投資報酬率跟風險。
下圖就是來自DFA的統計資料,記錄了多年來投資在股票與債券上,所產生報酬跟風險的關係。想想看,你或者身邊有在投資的朋友是否有此績效呢?
風險管理
我們通常無法預測未來經濟是成長或是衰退,或者投資報酬率最好的工具是哪個?所以分散投資是管理風險的好方法之一。可投資金額小的投資人,至少先用股債做配置,資金累積漸多,也可以分散到更多不同工具上。耶魯大學的校務基金,就是分散投資很好的例子,詳見耶魯新聞報。除了分散投資之外,定期定額的投資也是一種,透過時間來分散投資風險的方式。
投資人為何不賺錢
其實原因相當多,但追根究柢其實是起因於投資人的不理性。例如過去股票市場的年投資報酬率大約在9%-10%之間,但很多投資人想要獲得比這還高的報酬,進而做出錯誤的投資交易決策。此外,過多投資標的買賣次數,光是手續費就會侵蝕掉你的投資收益。
股災讓投資人賺更多
自從金融海嘯過後,常會聽到投資的朋友們說「如果加權指數再回到5000點以下,就要加碼買進」、「如果XXX,就XXX」,但是,話又說回來,股價有可能再回到當初的低價嗎?又或者,一但歷史重演,投資人真的敢買嗎?
如果你不想為了這些事煩惱,我建議你一開始就訂好一套長期且具有分散效果的投資策略,往後就按此計畫來理財,利用「時間」跟「複利」的效果幫你累積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