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日常開銷,食衣住行育樂,處處藏有漏財危機。就算事前做好預算規畫、抑制奢豪消費,錢還是有辦法找到漏洞滲出。為了防堵資金外漏,強化家庭財務體質,五種常見的家庭漏財根源,一定要知道。
但這項看似完美的決策背後,卻因欠缺縝密的理財規畫,讓許小姐婚後除了背負房貸,還額外多了一筆小額負債。「三十年公寓整修起來工程浩大,從水管、電路、油漆、地板到隔間,我幾乎全部翻修。」
她說,決定買房時就知道要先準備一筆裝修費,在參考裝潢相關雜誌後,決定將預算控制在一坪四萬元內,總計約一百萬元。不料後面東添西補,導致預算破表。「房子靠馬路,白天車水馬龍噪音大,必須改裝氣密窗;還有加裝鐵窗的價格也比原先估計得高很多。」更重要的,許小姐規畫每坪不超過四萬元的翻修預算,竟忽略了家具、家電開銷。
「房子整修好了,戶頭也空了。最後沒辦法只好拗親朋好友贈送家電,自己再跟銀行信用貸款二十萬元買家具。」許小姐坦言,多了這份貸款,每月必須省吃儉用、克制消費,連每年最期待的出國旅行也被迫取消。
家庭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漏財情況不勝枚舉,就算事前做好預算規畫、抑制奢豪消費,錢還是有辦法找到漏洞流出。為了防堵資金外漏,強化家庭財務體質,下面五種常見的家庭漏財根源,一定要知道。
第一招:先扣固定支出再提撥享樂資金
中國人壽處經理林靜香指出,每個人的薪資結構不同,花錢方式也不一樣;要做到財務防漏,最基本原則就是將資金用途分門別類、專戶管理。舉例來說,上班族常利用年假為自己規畫「犒賞之旅」,不論國內國外、距離遠近,最終目標就是吃好、住好、玩得盡興。此時,花錢只是為了讓自己感到愉悅的途徑,但無形中卻成為財務大窟窿。
為了讓自己享受假期無負擔,林靜香建議,利用歲末或年初之際進行年度旅遊計畫,將目的地、相關費用仔細羅列清楚後,加總算出所需金額。有了預算概念,再到銀行開立一個「享樂專戶」,將年度旅遊預算平均分攤至出遊前一個月,每月薪資提撥固定金額至享樂專戶,就能有效控制支出,杜絕漏財情況。
林靜香提醒,在提撥薪資至享樂專戶時,必須先扣除固定支出,剩下多餘的錢才能轉出。至於固定支出,包括日常生活開銷、房貸、保險及中長期投資部位。她解釋,像退休、子女教育等未來必要開銷,也應視為每月固定支出項目,透過先扣除必要花費方式,再提撥資金至享樂專戶犒賞自己,便可降低漏財機會。
第二招:房貸不超過月收入三成
擁有一幢自己的房子,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但若為了圓夢,在未事先評估自己經濟狀況下,就貿然背負巨額房貸,不僅原有生活品質降低,每月也會因償還房貸,而排擠其他理財規畫,例如保險、退休金、子女教育金等,淪為不折不扣的屋奴。
林靜香認為,國人「有土斯有財」觀念根深柢固,但因過於沉重的房貸而使自己生活品質惡化,並阻礙了投資理財的開源之路,就非明智之舉。較好的作法,是將每月房貸支出控制在薪資的三成之內,剩下七成作為其他生活開銷與投資理財用途,圓夢同時又不會讓自己感覺經濟壓力沉重,會比較理想。
第三招:保險支出在月收入一○%內
「在國外,年輕人會在公司附近租屋,不但省下每日通車時間及費用,也少了高額房貸負擔,假日還能盡情玩樂;買屋則是退休後有了充足的財力,可多元選擇適合自己養老的地點才會考慮的事。」林靜香說,隨著工作資歷增加,薪資逐步成長,年輕人可先累積較高頭期款,再物色房屋標的,才不會讓自己生活陷入窘迫地步。
隨著家庭風險意識逐漸提高,保險費用已是每月固定支出項目之一。保費太少,家庭保障恐怕不足;太高,又擔心漏財浪費。林靜香指出,一般保費支出以不超過家庭月收入一○%為限,保障金額則應做到年收入的五倍,才算合理。
她解釋,當家庭遭遇事故,約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恢復原本經濟狀況。建議年輕人踏入社會後要先幫自己買保險,保障內容以醫療為主;進入家庭、責任漸增,則可利用投資型保單拉高壽險額度,同時進行中長期理財規畫。「以二十六歲男性為例,透過投資型保單,每月約四千元就可做到五百萬元保障,相當實惠。」
第四招:教育費控制在一○%至一五%
徐小姐住家對面是一所著名私立小學,因為學校重視品德教育,與她理想相符,便決定讓獨生寶貝兒子就讀。「學雜費六萬元,上課到四點半之後要留下來學才藝,每學期要再多付二到三萬元,要看學什麼才藝而定;如果住得遠,還有校車費用、營養午餐費,比公立學校開銷多出好幾十倍!」
理財作家張真卿認為,子女教育雖然是一種長期投資,但父母也要同時評估薪資收入,將一學期學雜費及才藝學習費用,平均計算出每月支出,應控制在家庭月薪的一五%。「像我自己兩個小孩,就一個念公立、一個念私立學校;其實優質的公立學校辦學一樣認真,父母大可不必過分依賴明星私校光環,而排擠到其他家庭開支。」
第五招:養車不超過月收入五%
李小姐是位愛好自由的單身貴族,三年前買了一輛中古車,以為從此之後就能無拘無束,行動自在,不料這卻成為她累積財富最大拖油瓶。「當初為了貪便宜買了二手車,結果三年下來,光是維修就花了十萬元。這還不包括每月將近五千元的停車費,每年牌照、燃料稅及車險,每周固定洗車的費用,換算下來,每月養車就要花掉一萬元!」
家庭日常開銷,無非是食衣住行。其中,「行」的部分常是家庭財務很大隱形殺手。張真卿認為,年輕上班族要是內勤人員,應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非必要絕不輕言買車,假日如有出遊計畫,也可用租車方式代替,不但省下車貸負擔,每月也能有更多資金運用空間,一舉數得。如果買車,養車成本最好能控制在月收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