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天生就懂投資,就算是股神巴菲特,也得每天看五份報紙,藉以更新所需的資訊,而以五十萬元起步的黃坤儀,幾乎可視為所有散戶的縮影,他做筆記的方法、選股的邏輯,甚至於投資的體悟都相當值得學習。
投資的道路從來就不是條坦途,有的路段上滿布荊棘,有的則暗藏陷阱。但許多發著一夕致富的夢想者,往往太過於輕率,忘了穩健地踏出每一步,才是邁向最後成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最初以五十萬元投入股市,如今才三十出頭身價就有千萬元的黃坤儀(化名),所得到的體悟。
九年前,再也無法忍受因擔任銀行催收員工作壓力過大,而夜夜輾轉難眠的黃坤儀,決心帶著工作兩年所積攢的第一桶金,離開銀行業投身於股市,一個門外漢自此踏上投資之路。
「初入股市的心態轉換很重要,」黃坤儀說,很多人都有從股市致富的嚮往,但真正用嚴肅態度去正視買賣股票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還在起步階段,就覺得選股過於複雜而在股海中隨波逐流。因此,「在交易前,應該先問股票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黃坤儀接著補充,「有些人把股票當作消遣,心態大概與買樂透一樣,而心態會決定操作的戰果。雖然就我個人而言,股票確實是生財的工具,但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如果對股市持『小玩怡情』的態度,而不多花心思琢磨投資知識,那悲慘的下場是很容易預見的。」
畢竟,股市裡高手如雲,還有許多金融機構的職業玩家,一般散戶要夾縫求生,「建議先培養做筆記的習慣,從現在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投資經驗」。
雛鳥摸索期 善用《股市總覽》增加公司熟悉度
常聽人說,不做功課就貿然進場是不智之舉,那到底要如何做功課呢?黃坤儀認為,可從廣泛的認識公司起步,在增加對公司的熟悉度後,投資的視野才會漸漸打開。
「我就曾經向朋友推薦個股,卻遭質疑該檔個股太過冷門。」黃坤儀頗感無奈地認為,「公司當然不會自己來認識你,特別是值得投資的股票。」很多散戶會放心買耳熟能詳、報章雜誌能見度高的股票,但這樣的公司真的好嗎?對此問題,黃坤儀持懷疑態度,買股票是買公司價值,而不是買公司名氣,公司本質與獲利能力,遠比公司名號響亮重要得多。
因此,黃坤儀建議初學者熟悉公司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準備一套《股市總覽》,並養成翻閱的習慣後,對公司的名稱就不會這麼陌生。這樣一來就可克服在對股票不熟悉下,進場前容易猶豫不決的心理干擾因素。
但很多人看到超過一千家的上市櫃公司,就萌生退意,等於還沒了解對手,就先鳴金收兵,怎會有戰勝的可能。對此,黃坤儀勸投資人不妨換個角度想:「每多認識一家公司,就又多增加一個機會,而眼前就有一千多個機會在等待被挖掘。」
或者,用台灣歷史的進程來看待《股市總覽》,就像進入時光隧道般。黃坤儀說,「從國民政府來台後,開始做基礎建設,讓水泥業躥起;再來經濟慢慢發達,人民講究吃穿,從而造就食品與紡織業的起飛;後來台塑王家發跡,帶動蓬勃的塑化業,一直到而後占台股比重過半的電子股等。其實把股票與歷史作串聯,就不會顯得太枯燥乏味。」
藉由長期記錄 熟悉公司基本面 以翔準為例 漲多、利多見報仍有機會點
將公司名稱及其所屬產業在腦海中建立初步雛形後,就可邁向下一階段,讓自己更進一步加深對公司的印象。由於《股市總覽》屬於季度性刊物,黃坤儀的作法是,看每天的財經新聞來輔助,只要哪家公司發布利多,就將相關訊息抄錄在《股市總覽》相對應的公司旁邊空白處,透過瀏覽新聞,接著動筆抄下重點,最後再搭配公司財務報表做對照,相信這家公司很快就可烙印在腦中。
「對公司不熟悉而下不了手是很正常的事,但可能因此錯失賺錢的機會。」黃坤儀舉例,像主要產品為半導體製程光罩的翔準,今年初公司有利多新聞見報,當時股價在十一元上下,若從金融海嘯時期最低點二.七九元算起,漲幅已經超過三倍,「不熟翔準的朋友,會問我幹麼還要去推薦這種漲多、利多見報的公司?」
黃坤儀分析,「當然,若只看技術面確實沒有支撐買進的理由,但如果對翔準有稍微基本了解,就會知道這家公司從二○○○年至今,每年都在賺錢,甚至連金融海嘯期間,獲利都能維持正數。這樣的公司出現利多,其實值得深入了解。」後來翔準的股價走勢,果真印證市占率擴增的利多而連番上揚,上半年在大盤走空頭時,逆勢上漲超過五成。
從此結果看來,因為對公司不熟,認為股價已經漲多,而將新聞利多一概視為陷阱,這樣摻雜過多的主觀認定,容易讓機會失之交臂,最好的辦法還是回歸基本面。
「藉由長期的記錄,熟悉公司基本面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避免太輕易被洗出場的困擾。」黃坤儀說,當買進理由基礎相當薄弱,譬如盲目買進明牌,這時只要碰到稍具規模的震盪,是很容易被嚇出場的。反之,如果對公司營運熟悉度夠高,或過往經營績效在腦海裡有基本概念,那麼耐心等候多些時間,熬過突發的短暫利空,股價或許還會有表現。
想在投資道路上走得長久,增加對公司的熟悉度,絕對是值得花時間打下的基礎。黃坤儀說,「多去了解並記錄公司的長期狀況,才可以認識過往的軌跡,也才有能力在下一次機會點出現時及時把握。或是,下次聽到有人報明牌時,就能自然在腦海浮現這家公司的財務資訊,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在對大部分公司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後,就可嘗試從《股市總覽》中,根據各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良窳,篩選出值得追蹤的個股名單,並抄錄在空白的筆記紙上,旁邊則仍須留有新聞追蹤的欄位。在這個階段,除每日新聞瀏覽的筆記要持續記錄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訂定觀察股的篩選條件。
羽翼漸豐期 簡化選股過程 訂定觀察股的篩選條件
黃坤儀說,真的不須把股票想得過於艱深,也絕非像外資研究報告要預估到明後年的獲利水準。就拿現階段來說,先用前三季的平均獲利來估算第四季的獲利水準,再依本益比——股價÷(前三季累計EPS+估計第四季EPS),找出在同產業間評價偏低的公司。「第四季獲利必須是以前三季本業所能賺得的水準做估算,特別記住要過濾一次性獲利挹注的影響。」黃坤儀提醒。
《股市總覽》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把影響公司獲利最重要的幾個業外項目表列出來。像利息、匯兌及投資收入的資料都有,讓使用者不需要多花時間查詢,就可對公司的財務結構及獲利來源一目了然。
舉例來說,設備供應商的固緯電子,就因為有處分資產利得,使第二季獲利倍增,如果有多做功課並搭配財報判斷,對固緯後續的股價當然就不會有任何期待。
列出觀察股名單後,就可開始密切關注這些股價被低估的公司,對未來一季是否有展現樂觀的態度,黃坤儀說,「像現在已經年底,就可注意哪些公司對明年的營運透露出正面的訊息,若有的話,就在相對應的公司欄位旁加以註記。」
「神達發布十一月營收將維持在高檔的消息,就是一則值得做筆記的新聞。」黃坤儀解釋,「首先,很少公司會這麼無聊,在接近營收數字公布前發表落差過大的言論;再來,神達早在十月底第三季財報公布後,就因連續二季合併毛利率逐季轉佳,而被我列為觀察股。」
深入了解後發現,神達合併毛利率能夠持續升溫的原因,在於伺服器比重已經超過五成,甚至第四季有機會創全年最高。明年獲利若能由虧轉盈,股價就算再往下修到七、八元,只要技術面翻多,黃坤儀認為就可大膽進場。就算之後不是按此預測發展,「每多一次記錄的動作,也可累積經驗,增加獲利機會。」
找出股價遭低估個股加以註記 若基本面持續改善 即使跌破面額仍可進場
有人會懷疑,股價跌破面額十元,應該代表該家公司問題不小。但根據黃坤儀的長期觀察,其實還是要按個案討論,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很多股價跌破十元的公司都是機會。」
像○八年最低跌到三.○八元的華東科技,在○九年八月底半年報出爐,單季獲利確定擺脫虧損陰霾時,股價已回升到八元左右。「這時就不要愣著,等到十月底才去看第三季公司的獲利狀況。因為實務上,一家公司若由虧轉盈,股票至少會回到票面價值。」況且華東從○一年起,全年獲利就未曾虧損過。雖然過去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不能保證未來,但至少風險相對較低。
這類長期績優但可能不常在報章上露面的股票,反而是黃坤儀追蹤並納入收藏的口袋好股。
獨立翱翔期 養成自我思考能力 辨別消息面真偽
黃坤儀認為,經過長時間不斷地動筆做記錄,及篩選個股強化對財報的了解後,就會感覺自己明顯成長,而且成長的速度會加快。「當你可以輕易質疑某些表面看似順理成章的預測,而最後結論確實也印證自己的看法時,這時再開始投資都還來得及。因為,你已經準備好了。」
做股票最怕人云亦云,或深信投資大師的預測。黃坤儀說,專家的結論對錯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的邏輯推演。只要有助於投資觀念,就值得記錄下來。千萬不要因為某位名師預測錯誤,而從此對其言論嗤之以鼻,這反倒是自己的損失。
筆記做到最後,其實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即能達到很大的經濟效益。黃坤儀再次強調,「認識越多的公司,獲利機會越多,而認識一家公司越深,獲利機率越大。」觀察得越多,經驗值累積得越快。對有心想在股市中獲利的散戶而言,他建議,至少先將自己手上的持股底細摸清,包括最基本的財務結構、獲利狀況或未來展望,搭配此時技術線形是多是空,再想想最初買進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如果當時僅是衝動交易,或是追隨熱門股、明牌股,有獲利當然最好,若是虧損,建議斷然處置。「投資功力要更上一層樓,靠的還是勤做功課。」
不過,就算散戶再怎麼認真,單打獨鬥的能力仍有局限性。為跨越這道障礙,黃坤儀建議,當觀察到一檔個股財報表現漸入佳境,市場又同步釋出利多消息時,可嘗試打電話給公司發言人做最直接的溝通,甚至針對新聞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企業發言系統具相當參考價值 預想完整提問 輔助訂定關鍵性決策
公司發言系統是輔助基本面的一環,如果看到很亮眼的財報,不要急著立刻出手,也不須看到報紙利多就一古腦兒栽進去。「問發言人是輔助決策的重要功能,但大多數散戶並沒有善用這個機制,真的很可惜。」不過有些公司的發言系統,常由不同人輪流對外溝通,或是永遠給予散戶官方制式的答覆,這種誠意欠佳的公司,投資價值就應該先打個問號。
另外,若礙於資金有限,只能在觀察股名單中鎖定某幾檔個股的話,這時就可藉由各家公司發言系統了解,哪家發言人回覆相對樂觀,或是明顯對未來較有信心等正面訊息,這些都是值得參考、而且對決策很有幫助的「內部」資訊。
黃坤儀在六年前買過上櫃公司奧斯特,當時奧斯特的股價大概在十一元左右,而○五年前三季報表公布累計EPS達一.三五元。「那時候我就打去奧斯特,只問發言人兩個問題,即第四季是否能維持獲利水準?是本業還是業外?」「發言人回答,第四季獲利水準不變,而且確定都會由本業賺得。」
那麼一檔全年有很高機率會賺進EPS二元的公司,目前股價水準卻還在十一、十二元附近徘徊,實在機不可失。「後來奧斯特波段最高漲到二十四元真的很合理。」散戶在股票市場上撿到這種股票機率不低,但前提是,基本的功課必須扎實且逐步地累積,要靠飆股一步登天,只怕會先摔得鼻青臉腫。
黃坤儀再舉一個藉發言系統輔助成功決策的例子。○九年初時,銅箔基板產業開始有從谷底翻揚的跡象,台燿股價從○八年最低點四.七元漲到○九年第一季財報出爐時的八元上下,漲幅約一倍。「雖然台燿○九年第一季獲利仍為負數,但虧損已經明顯收斂,買點隱然浮現。」
為了確認自己的觀察,黃坤儀當時打到公司,結果發言人對第二季充滿信心,「基於公司由虧轉盈,股價至少有回到十元的基本期待,我再度抓緊機會。」後來台燿漲勢持續將近一年,波段最高超過十八元。「當然,與發言人的互動也是學問,建議預先做完整性的提問設想,分階段並循序漸進地請教發言人,在培養良好的互動基礎後,對自己的交易決策才有關鍵性的幫助。」
黃坤儀
出生:197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銀行催收員
學歷:光武工專
投資經歷:9年
黃坤儀的筆記心法
閱讀財經雜誌或書籍,將值得牢記在心且時常拿出來複習的重點,記錄在一本活頁筆記本上,日後可隨時增添頁數。
將每日財經新聞,例如公司研發出新產品、擴充新產能,或對未來展望樂觀的消息,抄錄在《股市總覽》對應的公司旁。
每季從《股市總覽》中挑出值得追蹤的個股寫在白紙上,特別留意名單上公司,出現有缺貨、漲價,及供不應求的新聞字眼,並搭配技術面做紀錄。
《股市大贏家》
今周刊出版
推薦理由:一本好的書不單是教操作技巧,讓投資人複製效法,而是成功交易所需的心理素質剖析,及建立對股市所持有的正確觀念。
《笑傲股市》
麥格羅‧希爾出版
推薦理由:少數外國作家所寫可直接套用在台股的書,威廉‧歐 尼爾所創的選股「CAN SLIM」法則,讓複雜的選股過程能夠化繁為簡。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財信出版
推薦理由:將生活和股票做連結,讓枯燥的股價數字幻化為有趣且真實的事物,讓投資人在生活周遭隨時可發現賺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