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美國不願輕易擔起「保護主義」的罪名,但誰也不敢保證,為了選票,政治人物會不會擦槍走火掀起貿易大戰。雖說還不到關鍵時刻,但最好還是先做好心理準備,伺機調整理財策略。
大約是從二○一○年的年初開始,人民幣匯率就成為美國與中國之間相互吵嘴的焦點話題之一;十月十一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將這場延續近兩年的「匯率口角」,拉高到了新的層級。
當美國攻擊 新興亞洲債市有利可圖
「你可以壓低匯率,用便宜的價格把商品賣到美國;但我也可以課你重稅,讓你的商品被迫漲價,在美國討不到便宜。」簡單地說,這就是新法案所要達到的恐嚇訴求,一種「關上大門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的恐嚇。
即使外界多認為,參議院表決通過的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新法案接下來頗有可能在眾議院受阻。
但在失業率居高導致民怨沸騰下,將失業問題簡單歸咎「中國製造」,再把「打擊中國」的英勇勳章醒目地掛在胸前,的確已是美國政治人物面對明年總統大選時,最有效也最方便的搶票絕招。
基於選票考量,美國朝野兩黨領導者會不會在這場國際口角之中愈吵愈忘我,乃至於擦槍走火引來一場真正的中美、甚至是全球貿易大戰?
這不僅是攸關全球政治經濟的大問題,從個人理財的角度,當口水戰升高為肉搏戰,其實也將牽動理財規畫與投資方向。
你或許不必急於調整資產配置,但在這場關係到全球經濟的貿易戰爭之中,至少必須擬好因應局勢變動的劇本與策略。隨著不同的戰況,立即調整理財思惟。
第一個想當然耳的資產配置方向,是以人民幣為主的亞洲貨幣投資機會。
人民幣匯率是美國發動這場貿易戰的主要攻擊重點,種種批判與手段的目的只有一個:逼升人民幣匯率。
影響所及,人民幣及新興亞洲國家貨幣匯率都有加速升值的可能,因此,投資人不妨做好心理準備,一旦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貿易大戰到了「正式開戰」的階段,受惠於貨幣升值的新興亞洲債券基金,是可以考慮的布局方向。
對台灣本地投資人來說,投資新興亞洲債,受惠於亞洲各國貨幣升值的效果更加明顯。由於台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速度往往比亞洲其他國家來得慢,因此,一旦亞洲各國匯率加速升值,將亞債基金淨值以台幣匯率換算後,報酬率往往比原幣計算時更加亮麗,白話地說,「可以因為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換到更多的新台幣。」
舉例而言,以截至十月十三日的績效表現來看,六檔「亞洲不含日本」境外債券型基金,原幣計算的近三月報酬僅有一檔為正,但若改以台幣計算,則報酬率「豬羊變色」,僅有一檔為負。
當中國反擊 留心美國公債價格下跌
亞幣匯率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第一個效應,接下來,若中國反擊,則「彈著點」極有可能會落在「美國公債」。一般認為,不買美國公債、甚至是「大量賣出」美國公債,是中國最有可能用以反制美國提高關稅的手段,「你不讓我用便宜的價格賣出商品,我就不再借你錢!」
以持有美國公債的金額來說,中國是目前美國的最大海外債主,財政緊繃的美國一旦少了這個大金主的持續買單,自然將會面對更難解決的財政壓力。這個弱點,也就成為中國反制美國最具威脅性的攻擊目標,而當中國釋出美國公債,則將直接衝擊美國公債價格。
換言之,當貿易大戰進入了「互毆階段」,「小心美國公債!」是投資人應有的警覺心態。
各界認定美國不敢貿然發動貿易戰的原因,除了中國手握「美債」之外,美國經濟能否挺得住「中國商品漲價」,也是重要問題。一旦人民幣快速升值,殺戮戰場不見得只存在於中國的出口市場,「輸入型通膨」可能讓美國經濟雪上加霜,民間消費更趨保守,經濟復甦更難預期。
在今年八、九月間,拜歐元危機升高之賜,美元指數向上躥高。
然而,在此之前,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美國逼升人民幣、人民幣加速升值,美國的進口物價始終維持向上趨勢。
事實上,八月即使進口物價下跌,但主要原因在於石油價格快速下滑,「非能源進口物價」則仍然維持微幅上升。
當中國受創 第三世界小國趁勢崛起
經濟不振的當下,若中國商品因人民幣加速升值而快速漲價,美國的消費力會不會進一步降至冰點,衝擊美國整體經濟,並且拖累全球經濟的復甦步調,是投資人另一個觀戰重點。
此外,即使人民幣升值,不少學者認為,企業也不見得會把生產重心從中國移回美國,帶動美國就業市場的預期恐怕落空;原因在於,世界上仍有不少國家和中國一樣,具有廉價生產成本的優勢。
也就是說,如果這場人民幣的口水戰,最終真的演變成一場禍及全球的貿易大戰,中、美兩強玉石俱焚,全球經濟皆受拖累,投資人若要尋找僅剩的樂土,大概就必須鎖定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國家了。
孟加拉、越南、印尼、墨西哥,都是具有勞力密集、薪資低廉優勢的國家,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戴維.皮林點名,若人民幣升值造成中國出口優勢不再,這些國家將成資金流入的新天堂。
這些像是「第三世界」的國家,你敢做出壓寶性的投資嗎?短期之內,或許還不必急著決定,至少要等貿易大戰拚到最後關頭,才是決定是否壓寶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