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官員努力喊話,要大家有信心,但若真要提振士氣,還是需要上市公司董事長及大股東們願意增加持股,才是根本之道。
指數跌個幾百點,投資者就喜歡打聽:國安基金進場沒?政府有沒有護盤?
這種反應,有幾個謬誤,一個需要靠公權力支撐的市場,沒有競爭力。當出現系統性風險,或是市場非理性狂奔的時候,交易制度要強制冷卻,就像電力系統裡的保險絲,而不是換更粗的保險絲、提供更強的電力。中斷會帶來不方便,但是提高安全性,有其必要性。
國安基金原本是設計來降低系統性風險的,但是從兩國論到現在,才十幾年的時間,已經用過幾次?這麼頻繁,表示系統有結構性問題要處理,單用護盤是解決不了的。
退一步說,這些錢夠用嗎?市場的規模比當時大了許多,還持續擴張中,幾千億元在十年前是了不得的大金額,但現在單一公司一季就可以賠上百億元,不用多久,國安基金就電力不足。
此外,期貨市場、選擇權市場的交易量與存倉量,都以倍數增長。加上這些衍生性商品本身放大倍數的特性,這些合約的名目交易金額,恐怕已經超過現貨市場。比較之下,以金融、大型權值股為標的之傳統護盤策略,好像騎馬去對抗戰車,勇氣可嘉,但力不從心。
最嚴重的錯誤,買錯了!買主不對!真該出來買的人,是郭台銘、王雪紅!
財經官員努力喊話,甚至加班開特別會議,無非表示沒白領我們的薪水,希望大家要有信心。但這種「風雨生信心」的調調,已經聽了六十幾年,也該換招。要提振信心,還是要真金白銀才行,郭老闆申報用現金加碼買鴻海的股票,王雪紅申報用現金加碼買宏達電的股票,施崇棠、徐旭東,都來共襄盛舉,這樣,不必做伏地挺身,帶記者團參觀實驗室,我就相信這只是短期的非理性因素,不妨礙長期競爭力,非但不需要賣,還應該加碼才對。
美國政府公債被標準普爾降低評等那幾天,好多公司以庫藏股的方式,買回自家股票。不能說完全沒好處,至少創造流動性,避免全面跌停的窘境。但是,那是拿我們股東自己的錢,來買自己的股票,沒多大意思。假如負責公司經營成敗的董事長、最了解公司營運狀況的控股股東,願意從口袋掏錢出來增加持股,這才能讓沒機會監督業務、看即時報表的一般股東,有長期投資的信心。
可惜,翻開交易所的公告,只見到大股東、高級主管申報賣出的紀錄,買進的好少。無怪乎,台灣的股價都擺脫不了地心引力,只要時間夠長,最後趨勢都是往下的。
買進最有名的案例,是首「負」蔡宏圖先生買國泰金控股票。最近股價這種跌法,他一定比我們更有感覺。他的痛跟我們的痛最大差別,不是國泰醫院會派專人替他打止痛針,而是這個痛,會變成國泰金控各個主管的壓力,業績跟獲利,自然會回升。
假如上市公司董事長,都像蔡董事長一樣增加持有自家股票,那麼陳冲副院長的工作會輕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