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爆發主權債信危機後,雖然暫時因IMF、歐盟金援獲得舒緩,但長線來看,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危機、持盈保泰?在此我們採訪了三位市場專家,針對不同類型的投資人,提供不同的基金配置與布局。
「與其戀棧歐洲基金,不如把資金轉向新興亞洲市場。」早已出清歐洲基金,全數轉投資新興亞洲市場的基金達人盧坤發,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出,當初認賠殺出歐洲基金,就是看準未來成熟型歐洲國家經濟發展,肯定不如新興亞洲市場具爆發力。
如今,即使南歐主權債信危機因金援暫告舒緩,未來不確定性仍高,因此盧坤發建議,手上握有歐洲基金且積極型的投資人,可趁機布局市場有拉回的新興亞洲股票型基金,穩健型投資人則可布局相關的債券型基金。
的確,南歐債信危機爆發後,即使市場專家紛紛認為,其系統性風險可望在歐盟與IMF(國際貨幣基金)的介入下獲得控制,讓中、長期股市回歸經濟復甦與企業獲利的基本面,但另一方面,專家們仍呼籲減碼歐洲市場,做好股債配置以降低投資風險。
富達歐洲基金經理人Alexander Scurlock認為,雖然南歐主權債務危機衝擊歐股表現,但因為已獲金援,再加上歐元貶值有助歐洲出口業,可望對歐元區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與企業獲利提供支撐,歐洲高收益債與歐股仍有多頭行情可期,歐洲未來仍有投資機會。
不過,富蘭克林投顧研究部副總羅尤美認為,即使目前有七五○○億歐元的基金支持體質較差的歐洲國家,但後續施行成效還待密切觀察,包括七月西班牙將有三一五億歐元債務到期,以及希臘每季須提交財政改善報告等等,均為觀察重點。
此外,羅尤美提醒,歐洲金融機構持有的南歐國家主權債券,曝險比重較高,建議目前應避開持有歐洲金融類股較高的共同基金。
總而言之,因為南歐主權債信危機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做好資產配置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獲利良方。在此,我們歸納出羅尤美、摩根富林明投信投資研究部協理洪胤傑、德盛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傅子平等三位市場專家,針對南歐債信危機下的資產配置與投資標的,提出實用的投資策略與方向:
避險 轉歐元計價基金 彌補匯損
羅尤美認為,南歐債信危機一天尚未解除,歐元長線貶值趨勢仍在,宜降低歐元資產,提高持有美元與新興國家資產比重,但德盛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傅子平則認為,若不願意在歐元貶值時轉換貨幣,建議可投資以歐元計價的新興市場或金磚四國基金,用未來股市的長期增值性,來彌補目前匯兌的損失。
防禦 全球債券型為核心
羅尤美建議,在股債配置上,防禦性資產首選全球政府債、新興債與美國高收益債,並避開持有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及愛爾蘭等高負債國家的債券,股票型基金則可考慮布局新興國家股市與全球中小型股為主。
「穩健保守型的投資人,可以全球債券型基金為核心。」羅尤美認為,可加碼體質健全,且債信風險持續降低的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與美國高收益公司債券型基金,防範短線歐洲主權債信議題發酵下的波動風險。
攻擊 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看俏
若想趁機賺全球景氣復甦財,空手者或低持股者,可觀察象徵風險趨避指標的VIX(芝加哥波動率指數),當高檔止穩後,可採分批加碼或提高定期定額方式,挑金磚四國、新興亞洲與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一旦南歐債信危機解除,即可提高投資報酬率期望值。
洪胤傑也認為,可以先將美債作為核心資產降低投資風險,再來布局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基金,因該投資標的到期收益率高,加上新興市場債信、貨幣都具升值題材,另外,具有龐大內需市場題材的東協基金、中國基金,以及可搭上全球景氣復甦題材的天然資源基金,也值得布局。
傅子平也建議,目前已持有歐洲基金的投資人,可轉換至中國東協市場,理由是,該區金融業對南歐國家債務的曝險部位較低,尤其在南歐國家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可能下修至負成長的情況下,建議避開該市場,持有可投資等級公司債與高收益債,並搭配以中國東協為首的新興亞洲,以及逢低布局天然資源基金。
綜觀上述專家的意見,未來最被看好、可以趨吉避凶的五項投資標的,分別是全球債與新興債、美國高收益公司債、新興亞洲市場、拉丁美洲或天然資源基金,以及全球中小型股,只是在投資這些標的同時,都各有其投資風險。
操作 設停利、看長期 提高獲利
專家普遍認為,未來的投資不確定性增高,因此不論是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的投資人均最好能設定停利點,以免徒勞無功,建議可分別依序以五%至七%、一○%至一二%,以及一五%至二○%波段操作。
洪胤傑舉例說明,在股票型基金部分,比方說單一國家的中國基金市場波動比較大,最好是以定期定額布局降低投資風險;區域型基金則可以用小額定期定額布局,並在市場大幅下跌超過一○%時,先以首筆金額單筆加碼,一旦市場再跌一○%,把投資時間拉長,均可提高獲利機會。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