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每戶家庭年平均儲蓄金額為二十.八萬元,換算下來,一個月如果存不到一.七萬元,以全國儲蓄水準來看,就算是不及格。家庭支出究竟該如何調整,才能免於落入新貧階級?
理財網站上,網友們開了一個話題:「一個月存多少錢才夠?」有的雙薪家庭每月可存下四萬元,卻仍嫌不足;有的上班族抱怨,努力縮衣節食的結果,一個月也存不到兩萬元;還有些人說,錢太難賺,一個月能存到五千元就要偷笑了。究竟一個月該存多少錢,才是及格標準?
根據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家庭所得由低至高,分成一至五分位。第五分位所得最高族群,年收入總計為二百二十一萬元、一年儲蓄金額約為六十七.七萬元,等於一個月可存下五萬元左右。如果自行計算發現,家庭每月儲蓄金額超過、或相當於這個數字,就代表儲蓄能力已贏過八成以上的家庭。
再以平均數字來看,台灣每戶家庭平均年儲蓄金額為二十.八萬元,與第四分位年儲蓄額二十一.八萬元數字相近,代表如果儲蓄金額低於這個數字,家庭儲蓄能力就低於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換算下來,一個月存款金額約在一.七萬元左右。如果達不到,以全國儲蓄水準來看,就算是不及格。
利用零存整付與基金投資存錢
「賺一塊錢,不是自己的,存一塊錢才是。」一般來說,所得收入高的族群,較有能力儲蓄,但是,也有所得收入不高,卻很能存錢的例子。若認真比較起來,一個人的富裕程度,還是得看儲蓄能力才行。換句話說,若將每月存款目標訂在一.七萬元,這樣不但就有中上水準,也能避免自己淪為經濟弱勢族群。
在文化事業上班的王美音,她與先生一個月總收入合計八萬五千元,剛結婚一年的他們,現在還是租屋一族,每月房租一萬五千元。婚後,王美音採取強制存錢的方式,在銀行開了一個零存整付帳戶,每個月薪水下來,就先扣掉三萬元;另外,她還定時定額買五千元的基金,剩下的五萬元,才是拿來支應房租與生活所需。
如此一年下來,零存整付帳戶一年可以累積三十六萬元,基金投資(先不算報酬率),約可以累積六萬元,加總起來,每年可以儲蓄四十二萬元。估計他們只需五年時間,就可以存到二百一十萬元,屆時就可以準備買房子了。
王美音認為,薪水階級要存錢很困難,像她婚前,就完全沒有儲蓄的觀念,有多少就用多少,婚後體認到成家的責任,開始積極儲備未來,雖然和先生二人收入普通,但她認為,透過好的理財方法,還是可以擺脫窮日子。
那麼,一般人存不了錢的原因,是因為消費太高嗎?如果想要好好儲蓄,第一步,就是檢視日常開銷是否合理。以去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金額來看,最終消費支出總平均為七十.五萬元,換算成每人消費,一個人一年消費金額約二十一萬元,等於一個月平均花費約一萬七千五百元。
太晚開始或缺乏紀律,導致儲蓄失敗
這個數字,包括每月食衣住行、醫療保健、教育娛樂及旅遊費用等。如果一年內,僅花在出國旅遊、書報雜誌,或娛樂消遣的費用超過二.六萬元,就代表超過平均水準。如果要儲蓄,就要想辦法降低這部分開銷,或每隔二至三年出國一次,也能提升儲蓄水準。
專精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葉崇琦指出,常見儲蓄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太晚開始,另一是沒有紀律。要解決紀律問題,最好就是採取半強迫方式,當薪水匯入帳戶時,直接先扣款再說。這樣的好處,是將儲蓄金額先扣下來,剩下的部分才拿來花用,較不容易破功。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理財工具,可幫助自己先把薪水扣下來,再進行其他投資理財活動。像定時定額投資基金,到銀行辦理零存整付,或購買投資型保單及儲蓄險等,都具有一定強制性,可解決紀律不足的問題。
若是因為太晚開始儲蓄,而使得存款效果不彰,那就必須利用開源、節流方式,增加存款金額。葉崇琦說,假定年紀較大、儲蓄起步較晚,那相對地,這個人經濟實力也應該較好,每月存的錢應該要更多。
要是無法提高儲蓄金額,那就必須採取延後退休時間或調降日常生活開銷的方式,以節流來彌補開源的不足。另外,善用理財工具,透過穩健的報酬率及複利效果,也可達到累積財富的目的。像是股債平衡型基金,經理人可隨著投資環境,進行股債配置調整,沒有投資經驗的中年人,就很適合這項工具。如果是年紀較輕的上班族,在投資工具上,就可以選擇較積極型的新興市場基金,作為主要理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