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買多少保險才夠,是每個人都會問的問題,但卻沒有標準答案,因為需求的狀況因人而異。與其聽保險業務員說得天花亂墜,不如攤開自己的家計簿,再想想自己有什麼夢想,自行計算出適當的保險額度。
要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第一步要先釐清個人的保險需求。也就是,一份好的保險,關鍵不在保費繳得多或便宜,而在保額是否「足夠」。不過,一般人很難分辨怎樣才是夠,怎樣是不夠,所以衡量保險需求,必須要有一套標準及方法。
保險公司利用「需求分析」表,找出保戶風險缺口的作法,其實已行之多年。透過個人財務應該準備的部分,與目前已經具備的部分做比較,就可簡單地將家庭責任與財務需求量化。
算出家庭「應該準備」的費用
舉例來說,某人每月家裡須繳交的房屋貸款為一萬五千元,小孩開學後又有學雜費、住宿等費用約十萬元,至於日常生活費活費用,一個月家庭基本開銷,最少也要三萬元。如果將時間拉長來看,還必須考量退休後的老年生活。要是還有環遊世界的夢想,那麼個人的財務需求門檻,也會跟著提高。
因此,「應該準備」的費用,大致包括了生活費用、住宅費用、子女教養費用、父母奉養費用、退休費用,以及人生最後(喪葬費)的費用。以上列舉的花費,是個人就算面臨各種財務風險,也不能缺少的開支。
檢視「已經具備」的資金項目
再看「已經具備」的部分,也就是個人現有的投資、儲蓄及保險。包括,股票基金、定期及活期存款,或各種人身保險及其他投資。只要將個人手邊既有的資金,扣掉「應該準備」的費用,就能知道自己目前的保險,是否夠支應未來風險?
假設,已備金額大於應備金額,代表手頭上握有的資金、保險或財務能力,足夠因應未來的不確定風險。不過,以保險角度,家庭責任部分可能只需要三百萬元就能補足風險缺口,結果卻買了五百萬元的保障額度,多出來的二百萬元保額,就會產生浪費的情況。
如果已備金額還不夠支應應備金額,代表財務狀況出現缺口。事故發生時,子女教育費用、房屋貸款,或父母的奉養金,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換句話說,家庭責任金應該要有五百萬元,可是保險額度卻只有二百萬元時,就會出現三百萬元的財務缺口。這部分必須要透過保險補足,否則將對家庭造成重大影響。
保險應彌補儲蓄、投資的不足
較理想的狀況,是已備金額剛好等於應備金額。也就是,當家庭責任金需求為三百萬元,儲蓄、投資及保險部分剛好補足缺口,所購買的保險既不會過多、也不會太少,即是適當的保險。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其實就是彌補儲蓄、投資的不足,所做的風險規畫。如果光靠儲蓄存款,或其他投資就能支應家庭責任,也就沒有額外的保險需求。換句話說,保險該買多少才夠,應視個人家庭責任、及現有財富狀況而定。
最重要的是,保險的目的是風險規畫,而非投資理財。保戶在進行保險需求分析時,一定要先做到足夠的保障後,再來談理財。
▲點擊圖片放大